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牛顿小说网
牛顿小说网 灵异小说 综合其它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现代文学 侦探小说 言情小说 网游小说 玄幻小说 热门小说 仙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经典名著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诗歌散文 幽默笑话 官场小说 竞技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伦理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冷宮秘道 平凡人生 食寝病栋 引狼入室 情不自禁 一击即中 押寨夫人 动物农场 我家女人 天国之国 风流纵横 一龙五凤
牛顿小说网 > 重生小说 >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作者:醉死梦生 书号:23767  时间:2018/8/8  字数:41087 
上一章   ‮章51-11第‬    下一章 ( → )
 第十一章夜袭大营

  11号就下新书榜,各位大大帮忙顶起来,多多收藏,不然本书就沉到汪洋大海中了。莽古尔泰冲出营寨大门时,三桂已带人逃走,不过这手中火把却并未熄灭,在这浓浓夜中分外显眼,成了莽古尔泰的指路明灯。莽古尔泰眼见三桂等人离自己一里左右的距离,对身边亲卫大喝道:“快,冲上去,抓住吴三桂者赏黄金百两。”左右亲卫一听如此重赏,更是奋力追赶,莽古尔泰本以为自己马力较好,这几百米的距离很快便能赶上,却不知三桂等人战马也是挑丝选之下选出来的,丝毫不逊于他,顺着营外大路一追一赶之下跑了十几里路,却仅仅拉近五十米左右的距离。莽古尔泰眼看如此下去,追上吴三桂的希望似乎是越来越渺茫,不由心生退意,可这时却见前面的吴三桂等人马速却也慢了下来,不由心中大喜,看来吴三桂等人马力将尽,忙命部下加紧追赶。却见吴三桂等人竟驱马下了大路,顺着一条宽不过五六米的小路跑去,莽古尔泰根本来不及细想,一马当选跟了过去,此时正是黑夜,他却没有注意到,这条蜿蜒的小路前面却是莽莽大山。

  顺着小路跑了近半个时辰,眼见前面三桂等人火把越来越少,速度也是越来越慢,可两方的距离却只是在缓慢的缩短,始终追不上吴三桂等人,再看自己跨下战马也已经是浑身是汗,再回头看看众亲卫,因马力不一,有好有坏,有的战马已经是口角出白沫,分别是力尽的表现,整支队伍也失了队形,被拉成了一条近一里的长龙。使自己两次蒙羞吴三桂等人就在自己前面三百米左右的地方,可自己却怎么也追不上,这叫莽古尔泰如何甘心。突见前面队伍中有一匹战马竟然马失前蹄,摔倒在地,马上骑士措不及防之下也被摔出老远,旁边一名骑兵忙带马过去,将那士卒拉到自己马上,一马双人,继续向前。莽古尔泰知道这必是马匹力尽,才会如此,看来只要自己再加把力,便可追上三桂等人,以雪前。当下也不再爱惜战马,手中蛇矛轻点马,战马吃痛猛然向前一窜,加快了速度。后面亲卫怕莽古尔泰有失,也是纷纷追赶,落在后面的亲卫为了提高马速,竟不惜给战马放血,不过这着的确有效,很快便赶上了前面的大部队。众人又追了一里左右,双方相距已仅有200米左右,已经可以清晰看到前面大明士卒身影,莽古尔泰已是兴奋之极,大叫道:“吴三桂,你个挠种,只会逃跑,不敢与爷爷大战,这下看你还能跑到那儿去!”

  正说话间,却见前面吴三桂等人已转过一道山崖,消失在茫茫夜中。莽古尔泰率人赶过山崖时,不由一愣,刚才三桂等人虽说火把不多,可毕竟还剩下几只,也给自己指明了方向。可此时到处漆黑一片,却再也看到到三桂等人踪影。更可怕的却是连对方马蹄声也查觉不到,莫非这些人竟腾空飞走不成。

  借着月光,莽古尔泰四周打量一番,却发现此处竟是一处幽谷,只有一条宽近十米的山路从中穿过,路两边是一小片平地,左右却也不过只有不到五十米宽,再两侧却是莽莽丛林,虽说不上有多么陡峭,可林中树木茂盛,一阵秋风吹过,树木摇摆,无数范叶随风飘落在这山路之上,凭添几分萧瑟。莽古尔泰久经杀场,当然知道这种地方却是最适合做为伏击之地,暗叫不好,莫不是中了吴三桂的诡计。忙大喝道:“全军止步,转向后退。”正疾驰的战马如何能说停便停,连莽古尔泰也是又向前冲了十几米,战马才渐渐停了下来,可后面近千亲卫有的听到莽古尔泰的命令,有的还没听到,继续向前奔驰,直到命令一层层传到耳中,才开始勒住马缰,却又被后面赶上的同伴簇拥着向前移动。这近千亲卫全停下来时,整支队伍已经都冲过了那道山崖,全部集中在这宽仅五、六十米,长不过百米的山谷中,因地方狭小,人挨着人,马挤着马,有的战马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已是倒地不起,使这小小山谷中更是拥挤不堪。莽古尔泰见队伍终于停了下来,却不敢在这种险要之地多呆,也顾不得再找三桂算帐,不断大喝道:“快,后队变前队,马上撤出这个山谷。”

  几百亲卫又是一顿忙,纷纷调转马头。可没等莽古尔泰话音落地,却见前面不到二百米处竟是火石一闪,随后点燃了一支火把,火光虽然微弱,可莽古尔泰却也看清了高举火把之人正是吴三桂。只见他一手举着火把,一手牵着马缰,正悠闲的看着自己,那有一点刚才慌张逃命的意思,只是不知跟随他逃了半夜的旋风狼骑到那里去了。

  三桂见莽古尔泰要撤,坐在马上大声道:“莽古尔泰,如此匆忙追赶小弟,想必也是累得紧吧,为何又要急着走?何不与小弟在此月之下把酒言一番如何?”莽古尔泰见吴三桂孤身一人,却毫不惊慌,更加肯定周围必有埋伏,心中对自己的莽撞后悔不已,无瑕与三桂搭话,只命部下加紧撤退。对面的三桂却不答应了,道:“既然贝勒爷执意要走,说不得三桂只得留客了。”随后拔出怀中火铳,冲天就是一,巨大的声在这寂静的山林中传出老远,甚至还有回音不断。声刚落,只见来路上,刚才还是漆黑一团的山崖上竟突然亮起一片火光,火光下几百身着大明军服的士卒严阵以待,随后三桂又是一,这几百士卒马上行动起来,将山崖上一堆堆枯草断木丢下山崖,堆积在这仅有不到十米宽的山路上。莽古尔泰一见此景,心中可真比那数九寒冰还要凉上几分,看来这吴三桂是早有准备,要用大火封住自己的退路,将自己这千余人封杀于这山谷之中。

  他马上令部下撤退,却不料崖上大明士卒竟从身后取出火,对准了崖下后金士卒,因莽古尔泰等近千人挤在一起,明军基本上是一一个,弹无虚发。一片响过后,后金士卒无奈被击退。而此时山路上已堆起了半人高的枯草断木,随后又见山崖上十几人同时将手中火把扔下,片刻间已是火光一片,崖上大明士卒还不罢休,竟又推下几十半米细淋了火油的巨木,砸得崖下火星四溅,随后火光腾起几米高。莽古尔泰看得心在滴血,仅是片刻间就有近百亲卫死于明军下,不说崖上明军,就是这熊熊烈火就不是自己这些人有冲得过去的。退路已绝,只能向前了。可这吴三桂即然敢一人站在路上,能没有所准备吗?其身后众亲卫已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彻底烧蒙,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中了人家的埋伏,顿时慌乱一才。“不要慌,全军列阵,只要冲出这个山谷就有活路!”莽古尔泰一见情况不好,怕部下炸营,那可就真的是十死无生了。

  好在众亲卫都是跟随莽古尔泰久经杀场的老兵,也都知道此时越是慌乱生还的机会越小,而且他们相信他们的主帅能够带着他们逃出去。众亲卫渐渐平静下来,虽然还有此慌,却不再,很快列好了队列,整齐的站在莽古尔泰身后。莽古尔泰一挥手中蛇矛,喝道:“众将随我杀啊!”几百骑兵跟在莽古尔泰身后向前面不远的吴三桂冲杀过去。吴三桂见莽古尔泰等人冲杀过来,却还是不慌不忙,微微一笑,调转马头,竟走起了之字路线,徐徐后退,仿佛在等着莽古尔泰一般。双方此时仅相距不到二百米的距离,这在骑兵来说,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可今天的这二百米却与平常不同,三桂早已莽古尔泰等人准备好了多份“大餐”只等他们前来享用。

  只见莽古尔泰率众仅冲出几十米的距离,许多后金骑兵跨下战马却突然倒地,马上骑兵也被巨大的惯性了出去。莽古尔泰听到声音回头一看,跌倒的战马全是断了一蹄,莽古尔泰不心中大恨,这种最简单的陷马坑竟折了自己几十匹战马,十几名士卒,可他却不敢停下来派人救援,谁知道这吴三桂还有什么后着,眼下只有快速冲出山谷才是唯一生还的机会。只要出了这山谷,在平原上自己这些骑怕过谁?至不济逃跑保命还不成问题。也不知莽古尔泰是运气太好,还是这路中央本就留有一条没有陷阱的小路,总之他冲了百余米竟是连一个陷马坑也没有碰到,跟在他身后的亲卫也没有损伤。受伤的都是冲在两侧的亲卫,在这直径不过五寸,宽不过半尺的密密麻麻的陷马坑下,已有近百人受伤倒地。莽古尔泰只看得心如刀割,眼见有些已经跟随了他十几年的老部下也倒了下去,随后又被后面冲上的骑兵践踏,可他却没有办法,此时他只有将眼前的吴三桂斩于刀下,才能为这些部下报仇。可吴三桂又皆能让他如意?三桂不急于撤退,当然是有所依仗,眼见莽古尔泰与吴三桂越来越近,却突听身后传来惊天巨响,同时火光腾起,泥土扬。“火炮…?”莽古尔泰不口而出。听这动静,战马也受了惊吓,猛然停下脚步,前面两蹄高高腾起,莽古尔泰忙勒住马缰,才将战马稳了下来。再回头望去,正看到几名亲卫被炸的飞到半空,连周围亲卫也不能幸免,被飞起的土石打伤,又倒下一片,看这效果,除了火炮,莽古尔泰实在是不知还有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

  可莽古尔泰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经过这些年与明军战,他对明军的火炮可是知之甚详,要不是明军这火炮威力巨大,不说半年前的宁远城,恐怕连北京城也早被自己打了下来。可这火炮威力固然大的惊人,可这些东西轻则几千斤,重的达上万斤,只能用于城池防守,今这些明军却是如何能将这些火炮神不知鬼不觉运到这山林之中?虽不知明军是如何运送火炮,可他却知道,不管什么兵种,在这种火炮的打击下,却只有死路一条。往日战斗中也只有凭借速度,或是冲到敌军阵地中与敌近身撕杀,让明军火炮投鼠忌器,或是远遁而去。今天想走是难了,那就只有追上前面的吴三桂,让明军火炮不敢再放。可他却是高估了吴三桂,他吴三桂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不惊动后金哨探的情况下,将火炮运到这从山之中。莽古尔泰稍整队列,继续纵马向三桂追去。可没冲上几步,竟又是几声震耳聋的巨响,眨眼间又有几十名后金士卒伤亡。莽古尔泰走在最前面,只以为明军火炮加紧了攻击,可其身后一名跟随了莽古尔泰十几年的亲卫却注意到了这爆炸却是不同往日见过的明军火炮。快马加鞭赶上莽古尔泰,叫道:“大人小心,这不是明军火炮,是地上有古怪。”

  莽古尔泰闻言回头望去,却见刚才爆炸的地方只有深深的弹坑,周围横七竖八的躺着十几名亲卫,这与往日明军火炮攻击没有什么两样,那有什么古怪,可见亲卫目光坚定,他还是停下马来,问道:“有何古怪?”要是真的不是明军火炮轰击,而是地上有古怪,那自己冲得越快岂不是死得越快,当然还是问明白的好。

  那亲卫立即回道:“大人,刚才小人注意到并没有明军炮弹落下,只是弟兄们好像是踏到什么东西,地上就突然爆炸了。”“此话当真?”莽古尔泰听了亲卫的话还是有些半信半疑。那亲卫一见莽古尔泰不信自己,不由急了,要知这些跟随莽古尔泰十几年的老亲卫,那个没受过莽古尔泰的大恩,为了莽古尔泰的安危,那亲卫毅然道:“大人,让小人在前面为大人探路。”说完拍成越过莽古尔泰,冲在最前面。等莽古尔泰反应过来,那亲卫已冲出五六米远,只听那亲卫远远道:“大人千万小心。”

  莽古尔泰眼见制止也来不及了,只好打马跟上,只希望是这亲卫多虑了,不过他心中又希望这亲卫所言属实,要知道在这狭窄的山谷中,敌军若真有火炮,那自己等人可真是难保性命。眼见那亲卫冲出十几米也无事,莽古尔泰又担心起敌人的火炮,就在这时,前面不远处突然火光一闪,随之而来的又是那熟悉的爆炸声,探路的亲卫被炸得粉身碎骨,好在莽古尔泰离那亲卫还有不近的距离,只是被溅出的泥土沙石打在身上,仗着身上的盔甲,莽古尔泰才没有受伤,可这次他却也看清楚了,的确如那亲卫所言,爆炸是来自地上,并非是明军火炮所致。只是可惜了这名忠心的亲卫,竟落得尸骨无存。

  没等莽古尔泰开口,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亲卫也看明白了,冲过莽古尔泰,只留下一句:“大人保重!”便继续着刚才那名亲卫的使命,为莽古尔泰等大军开路。这次冲出的有九骑之多,这些人站成一横列,相距一米左右,齐头并进,没行上几步,便又两名亲卫被爆炸送上了半空,可其余几人竟毫像没有看到,继续打马前行。莽古尔泰身后亲卫见前面折了两人,竟又马上冲上两人,路过莽古尔泰时,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注视了莽古尔泰及同伴一眼,仿佛要把这些与自己共同奋战杀场十余年的同袍、大人牢牢记在心上。看其表情,也不像是要去赴死,却是满脸灿烂的微笑,好像要去赴什么盛宴一般。莽古尔泰眼见亲卫一个个从自己身边冲过,转瞬间又被这爆炸毙命,只为了给自己及这几百人的大队探出一条血路,莽古尔泰忍不住悲忿的泪水,率军纵横沙场十几年,重未如此窝囊过,每次战斗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何时竟需要手下以性命为自己开路。可他也知道此时不是激动的时侯,这吴三桂不知从那里开弄来的这种诡异的武器,不论是谁,只要碰到,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就是自己上去,也只能是白送性命,可他还要为剩下的这些亲卫负责,要带领他们冲出这道山谷,将他们带回到黑山白水之间,让他们与亲人团聚。

  亲卫们前赴后继,莽古尔泰只能带着剩下的亲卫寻着前面亲卫用生命、鲜血开出来的血路,踏着往日袍泽的骨继续前行。在离莽古尔泰等人不远处的吴三桂也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也为这些后金士卒的忠心、大义所感动,可这是战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心中这一点点怜悯、同情地也只能在心底。山路上这令后金士卒头痛不已的东西不是旁物,正是地雷。地雷最早发源于中国。早在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便曾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到了明朝初年(14世纪),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据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书收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至1580年,中国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和可靠。由此可知这地雷是早就存在的,不过这些年来,关外明军对地雷等火器重视不够,竟是从未用过,所以今天莽古尔泰等人见到地雷才会不知所措。

  三桂自当在赵率教面前请令时便已打好主意,要想给后金骑兵以大量杀伤,仅凭火是不够的,自己手上的火虽说换弹简单,可还不能连发,等后金骑兵真的冲起来,从进入火程到冲到面前不过一两分钟,自己部下仅千人左右,跟本不可能有效阻止他们,所以三桂便想到了地雷。当出城时,百余旋风狼骑马上所载的两大袋子装的正是地雷。出了城后,三桂先是率众向大凌河堡进发,可半途中却秘密转向,三桂知道仅凭自己手下这千人要想阻止后金二十万大军前进的步伐何异于螳臂挡车,所以他直奔松山堡附近海岸行去,在海边找到早已等在那里的吴迪,千余士卒坐上了吴迪的海船,经过一天一夜,在后金大军后面登陆,这一路行来,虽说有些士卒难免发生晕船现象,可却为大部分士卒节省了体力,上岸后很快便与后军中的多尔衮取得联系,要求多尔衮提供情报。多尔衮因近来得到三桂资助,在后金地位大涨,许多军事会议他也有资格参加,而三桂手中的契约却正是他的软肋,加上身边还有八名三桂派来的“护卫”对三桂的命令当然不敢怠慢。很快便将后金大军的行军路线、各部将领名称一一告诉了三桂。如此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三桂才制定了今夜这个黑虎掏心的计划。他从多尔衮那里知道,这莽古尔泰因两次败于己手,对自己已是恨之入骨,只要见到自己,就不怕他不乖乖上当,而且其手下副将又与他不和,想来救援也不会及时。一切果然按照三桂预想的进行,成功将莽古尔泰引到了这山谷中,陷入了自己的陷阱。

  不求金不求银,只希望各位大大帮忙多点几下,多多收藏。三桂地眼前这些后金士卒能如此大无畏的以血之躯硬闯雷阵还是非常佩服的,不过这样就真的能突出自己为他们精心奉献的陷阱吗?当然是不。面对这种密集的不知何物的东西,莽古尔泰前进的速度必然降低,顶多与如闲庭信步的三桂速度相当,要想追上三桂基本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三桂又撤了几十米,竟停了下来,莽古尔泰见到三桂停下来却是不喜反惊,如果三桂真的撤走了,那么自己只要冲出这古怪的陷阱还有生还的可能,可三桂却就在离自己百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只能说明吴三桂根本没有将自己当作威胁,一定还有更厉害的后着在等着自己。

  为此莽古尔泰也加紧了行进速度,可此时地上的这种诡异的东西却好像突然多了起来,前面用生命开路的亲卫在这十几米的距离竟已经换了几批,基本上每前进一步都要用战士的血来换取,莽古尔泰只看得一脸铁青,若不是身边几名亲卫拉住自己,恐怕早就冲上去与那些亲卫一同命丧黄泉了。吴三桂停在那里,又将手中火高举,只看得莽古尔泰心跳不已,第一次响,山崖上冲出几百明军,第二次响,自己后路被断,这次又会给自己带来怎样“惊喜”响之后,惊喜果然不小,只见三桂两旁刚才还寂静一片的山林,竟突然亮出几百只火把。随后火把快速移动,一半汇集到三桂身旁,另一半这在山林中严阵以待。借着火光,莽古尔泰看得清楚,竟是几百名与刚才山崖上一样装伴的明军士卒,同且每人手中都提着一支火铳,再看看自己,千余亲卫自冲到这山谷中就一直伤亡不断,此时还能跟在自己身边的不过六百余人,数量上仅与敌人相当,可自己一方面前进的路上全是地雷,另一方面,自己亲卫手中俱是大刀长,而明军全是火铳,如果近战,当然是自己占便宜,可此时双方还相距百余米,在这群明军的一轮齐下,自己这六百勇士究竟还能几人能够生还?随着三桂一声令下,站在路中央的明军列成三排,除第一排明军将火把于身前地上,后两排将火把全部熄灭,然后将背于身后的火取出,子弹上膛。

  “一排卧倒,二排半蹲,三排站立。”随着三桂的命令,几百明军迅速按命令执行,三桂骑着战马游走于阵前,见部下动作迅速,看来这断时间的训练没有白费。与三桂欣喜的心情相比,对面的莽古尔泰可以用绝望来形容,如此情况下,看来今天是再难逃生天了。三桂见到已停下脚步的莽古尔泰等人全是面绝望之情,心中一阵得意,便道:“莽古尔泰,如今你已是走投无路,何不速速投降,只要你肯投降,我保证不伤害你一兵一卒,愿去愿留全凭他们。”听了三桂这话,莽古尔泰也不澎湃,这些亲卫跟了自己十几年,出生入死,在莽古尔泰心中早将这些亲卫当做自己兄弟一般,甚至比那些只知勾心斗角的亲兄弟还要亲上几分,眼看就要随自己葬身此处,于心何忍,若自己的投降真的能换回这些弟兄的性命,也未偿不可。不料身边亲卫听了三桂的话,却鼓燥起来,纷纷道:“大人,属下愿随大人战死杀场,决不苟活。”“不错,我女真只有站着死的勇士,从没有跪着活的懦夫!”“大人,你下令吧,就算死,也要死在这两军阵前,决不给大人丢脸,不为女真抹黑。”

  莽古尔泰听了众亲卫的话,眼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不由得热泪盈眶“好,就算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等十八年后,咱们还做兄弟!”众亲卫也纷纷道:“十八年后,属下还做大人亲卫,随大人决死杀场!”

  “列阵!”莽古尔泰既已报有一颗决死之心,便要死得壮烈,纵马来到队列最前面。众亲卫依命站成整齐的队列,虽然经过刚才的几次大难,此时众亲卫早已衣衫褴褛,可刚毅的表情,紧定的目光却将这支百战雄师的军魂显无疑。

  “举刀!”莽古尔泰一舞手中蛇矛,从亲卫也都高举手中马刀,雪白的钢刃映衬着身后雄壮的火光,仿佛烈火中重生的勇士一般。“吼…”莽古尔泰高声大叫,仿佛要将中郁闷全部喊出来一般。身后亲卫也随之大喝:“吼、吼、吼…”整支队伍气势顿时凭添几分。“杀…”随莽古尔泰一声令下,六百余后金勇士却仿佛飞蛾扑火一般,冲向早已严阵以待的吴三桂等人。吴三桂虽然对这群藐视生死的真正勇士欣赏不已,可还是不得不下令道:“瞄准…”莽古尔泰等人挥舞着马刀冲杀上来,只是脚

  下却不太平,不时爆炸的地雷为莽古尔泰等人的冲锋增添了无尽的悲壮,随着一声声巨响,带走了这群勇士的生命,可却无人犹豫一分,他们也都知道,这些同伴不过是先走一步而已,他们的英魂正在半空中等着自己,自己马上就可以去陪他们了。

  “击…”三桂眼见这些人已经冲到距自己不到百米的距离,虽然心中佩服他们、同情他们,可若真被他们冲到身前,死的就是自己的兄弟。一阵响,顿时带走了大半后金勇士的生命,而冲在最前面的莽古尔泰却是毫发无伤,只因他那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不影响了他的亲卫,同时也征服了明军官兵,他们不忍心让如此一条英雄好汉死在自己下。“换弹、瞄准、击…”随着三桂一连串的命令,声再次响起。三桂也取出了怀中的火铳,对准了莽古尔泰的战马去。

  第十二章同赴黄泉

  七百余明军两轮后,仅剩六百人左右的后金队伍基本上已是死伤怠尽,就算没有中的,也被地雷送上了西天。

  莽古尔泰也因战马受伤,摔落马下,他勉强拄着手中蛇矛再次站立起来。一脸的土尘无瑕去擦,回头看看跟随自己亲卫已是死伤遍地,再也忍不住眼中泪水,豆大的泪珠滴落在地上。明军自以为仁慈的留莽古尔泰一命,却不知反而更让他痛若万分,还有眼看自己弟兄死在自己面前,却又无能为力更让人痛苦的吗?既然弟兄们先行一步自己又岂能独活?莽古尔泰坚定的向明军走去,那怕是死也要死在前进的路上。“大人,等等我们!”莽古尔泰回头望去,却见身后竟又站起几十名亲卫,虽个个都是满身是伤,却挣扎着站立起来,走向莽古尔泰。“好,都是我的好兄弟,有你们陪我上路,我莽古尔泰一生无悔!”这十几人相互搀扶着继续走在这死亡之路上。吴三桂却也是双目含泪,可他知道此时莽古尔泰和他身边的这些勇士,需要的不是同情,而一颗子弹,一颗可以结束他生命,让他与死去兄弟相会的子弹。

  “换弹…瞄准…击…”三桂也举起了手中火铳,对准了莽古尔泰的膛,声过后,包括莽古尔泰在内仅存的这十余名后金官兵终于与他们的同伴相会与黄泉路上。见后金官兵已死伤怠尽,三桂却没有时间继续感怀,这一战虽然时间并不长,可却是在后金二十万大军眼皮底下,不得不小心谨慎,外一被人发现,很难身。他下令道:“马上打扫战场,一刻钟后,全军撤退。”

  两刻钟后,山崖下的火堆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扔下来的几棵巨木还不时发出噼叭的响声。寻迹而来的武理堪正率几万大军刚刚抵达山口,看着眼前的草灰,虽不知山崖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却也料到莽古尔泰怕是凶多吉少,怕是中了明军埋伏。他忙命人熄灭眼着的余火,并令一支骑兵下马强行穿过火堆,看看山崖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派出去的人很快便回来了。跪倒在武理堪马下,还未说话,两行眼泪却滴落下来。武理堪忙问道:“到底怎么样了?快说。”那探兵勉强止住悲痛,哽咽道:“大人,贝勒爷…贝勒爷他已经阵亡了…”

  武理堪一听顿时如五雷轰顶一般,这莽古尔泰一死,自己这个副将怕是也要到头了,也顾不得余火不熄灭,打马快速穿过,转过山崖却见眼前如同地狱一般。千余后金士卒都躺在这狭小的山谷之中。

  武理堪却顾不得这些,只问见才那人道:“贝勒爷在那儿?”顺着小兵手指的地方,只见在前面几百米处一片尸体,可最前面却仍有几人却相互搀扶着,站在那里,地下却已是血成河。武理堪打马来到近前,那站立几人中最前面的却正是那莽古尔泰,只见他虽断气多时,却仍圆睁双目,面色狰狞,手扶蛇矛,屹立不倒,只是心口却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血仍向外着鲜血。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若早知今,何必当初,当时若是立刻率军跟随莽古尔泰冲出大营,何至于让莽古尔泰及千余亲卫葬身此地。武理堪命人打扫好战场,却连一名明军尸体也没有发现,后金众人只以为明军已经将尸体抬走,却那里知道,此战明军竟是未折一兵一卒。莽古尔泰的死讯传回中军大营,不论皇太极、代善、阿敏等人原来如何怨恨、轻视莽古尔泰,可人既以死,又是后金四大贝勒之一,也不免有些兔死狐悲。

  皇太极坐在中军大帐中,一拍座椅,道:“好个吴三桂,好个旋风狼骑,父汗大仇未报,今又杀我兄弟,莫不是真欺我后金无人?令人传令下去,全军加紧行军,早赶到锦州城下,为父汗、为我兄弟,我死去的后金勇士报仇。”

  虽不知吴三桂是如何杀死莽古尔泰等人,不过皇太极也知道吴三桂此行人必不多,不然也瞒不过探哨,要在这莽莽重山之中去搜寻他们,就算将二十万大军全部派出,怕也难以奏效,更何况,军中粮草本就不多,那有功夫与一小小的吴三桂计较许多。等攻下锦州、宁远等城,必用这些汉人来祭奠死去的亡灵。同时因莽古尔泰逝世,这正白旗没了旗主,皇太极倒是想让武理堪兼任,可这次莽古尔泰阵亡,这武理堪怕是要担上许多责任,若是再让他来兼任旗主,如何堵住这幽幽众口,手下将士如何肯服,就是代善、阿敏这关也过不了。思来想去,皇太极便想到了后军负责运粮草的多尔衮,看这些日子多尔衮的表现,颇合自己心意,加之多尔衮多次向自己表示忠心,虽然还吃不准这多尔衮到底是不是真心投靠自己,但其母亲已经为父汗陪葬,他一个区区十五岁的孩子在这后金权力的较量中已是自身难保,有几次若不是自己保住他,怕是性命不保,就是将来长大了,还怕他能跳出自己手心不成。

  当皇太极将这想法说出,征求代善、阿敏意见时,出忽意料的是这两人竟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只因两人也想明白了,这正白旗不论交给与谁走动较近的将领手下,怕是都会有人不同意,只有这多尔衮此时看似与皇太较近,对自己有些仇视,可等将来自己将当的背后易告诉多尔衮时,这多尔衮最恨的可不是自己,而是皇太极这位私改大汗遗命的新任大汗,说不定到时这多尔衮反而才是他皇太极最大的敌人。就在三人各怀鬼胎的情况下,多尔衮竟一步登天,以十五岁幼龄出任正白旗旗主,成了后金掌权者之一。武理堪则被命代罪立功,仍任正白旗副将。皇太极等人倒是想要尽快赶到锦州城下,只可惜吴三桂却不会让他如愿。

  吴三桂率部下伏击莽古尔泰后,马上率部转移,又在台子河上游渡河后,双马换乘,赶到后金大军前方,继续设伏,以求拖延后金前进速度。后金前锋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主将虽也接到莽古尔泰已被伏身亡的战报,却也没当回事,要知后金前锋大军有五万之众,就算锦州全军出击也仅有三万余人,那里是这五万骑的对手。而且当初在山谷中包括莽古尔泰在内的千余骑兵无一生还,虽打扫战场的后金士卒对现场的爆炸感到奇怪,可他们从未见过地雷,当然也就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只以为是明军火炮所为。却不料就是这疏忽大意之下,前锋大军再次吃了吴三桂大亏。在后金前进路上有一条名为鬼葬岭的地方,仅听其名字便可知一般,专门三桂再次布下了地雷阵,将此行所协带的5000枚地雷,除用去的外,其余七层全部埋在了大路之上。当前锋大军从此经过时,毫无防备的后金骑兵又是死伤一片。

  不过后金将领也有急智,最后发现是地上有古怪,他们虽不会排雷,但驱越战马在前面趟道,楞是在几千枚的地雷阵中趟出一条血路,不过这路却只有几米宽,五万大军只能排成一字蛇阵,缓慢通过,好在三桂因人太少,不敢与这五万大军硬碰,而且他此行目的只是拖延敌军行军速度,所以埋完地雷后便又去前面设伏,并未在此阻击敌军,不然后金士卒真不知还要死伤多少。就这样三桂一路设伏,只要是险要地段,他便会命人埋上几颗地雷,并将路上挖得一片狼籍。而前锋大军自在鬼葬岭吃了大亏,只要见到地上有被挖过的痕迹便不敢大意,命人驱赶着战马趟路,这一路下来,虽然死伤不多,可行军速度却被拖得如同蜗牛一般。本来仅需五的路程,却楞是被拖了十,直到十月二十七才赶原广宁右屯卫附近。后金大军随后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自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锦州城;大贝勒代善率两红旗为右翼,直趋大凌河城;二大贝勒阿敏率和两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中路皇太极军一路行来未遇阻拦左右两翼近大凌河城右屯卫时,城中军民早已不见踪影,后金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而吴三桂在完成了拖延任务后却也并未回到锦州城中,又已不见踪迹。二十八,太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派人到后金军大营,商谈议和。明军对后金来犯,虽早有防备,却又准备不足。毕竟在明军看来,后金大汗初丧仅半年,后金刚经一场宁远大败,断不会年内再次来犯,所以明军上下虽加强缮城整军,治械储粮,但都是按部就班,只准许备着来年再与后金大战一场。谁曾想皇太极在内外迫之下,竟断然攻击大明,以转移视线,减国内压力。所以,纪太监和赵总兵遣官往皇太极大营议和,以拖延时间,等待援兵。

  纪用和赵率教派出守备一员、千总一员,缒城而下,到金大营,谈判讲和。皇太极对此战也是准备不足,仅粮草一项就如同系在后金大军颈上的一绳子一般,一个不好,便会被勒死。所以皇太极也希望锦州能不战而降,轻取胜利。为此,皇太极以礼接待来使,但谈话中却极为强硬,道:“尔降则降,战则战!”可城中派出的两名来使却也不差,回言道:“你若要战,我等绝不惧怕,必让尔等如莽古尔泰般葬身明地,不得回还。”见明使说起莽古尔泰,便仿佛刺到了皇太极软肋,大军此次出行,尚未赶到明军城下,便已有一名贝勒遇伏身死,这简直就是奇大辱,而且这一路行来,吴三桂断桥、掘路、埋雷,各种手段出不穷,后金大军已是士气低落,加上粮草并不丰盈,一路行来又未缴获到肓A甘常沟没侍源舜未笳饺鄙俦厥さ男判摹K巯滦枰怀∈だ刺岣呤科岫ㄐ判模运⑽从肜词构嗑啦桓陀谩⒄月式绦戳嘶厥椋疲骸盎蛞猿墙担蛞岳褚楹汀!毙糯螅殖俨患础;侍障铝罟コ牵踔菁ふ剑沼诒ⅰ?br>二十九,中午,开始锦州攻守战。后金军皇太极为避免重捣父汗复辙,在距锦州城五里外率两黄旗阵,派大贝勒代善率两红旗及正白旗和二贝勒阿敏率两蓝旗及镶白旗,共六旗士兵,十余万人分兵两路攻击锦州西北两侧。代善及阿敏得令后虽明知皇太极不安好心,让自己攻此坚城,部下必将损失惨重,可这命令却毫无破绽,皇太极毕竟身为大汗,若第一战便亲自参战,只会让明军小瞧了自己。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两人为保实力,却只派少数本部将士参战,参战主力却是分派来支援他们的两白旗。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及镶白旗旗主杜度接到命令却是各怀心思。杜度担任旗主多年,闻令即知这三大贝勒搞的什么鬼心眼,他也不傻,你们都知保存实力,凭什么就我该死,而且此时后金虽表面平静,可暗中却是波涛汹涌,早晚有一场大变,只有实力才是根本。杜度当然不会下死力,暗中传令,命部下若攻击遇阻则保命要紧。而多尔衮却另有想法,他也明白自己能当上这正白旗的旗主不过是各方相斗的结果,在这正白旗中,恐怕还是那武理堪才是真正的统领,自己徒担虚名,真正的亲信还是自己原来率领的那十五牛录而已,所谓崽卖爷田心不痛,既不是自己部下,还心痛什么,那就按令死战吧!

  不过多尔衮却也舍不行那十五牛录,他命这些人为中军,随自己阵,更何况三桂派来的十八名护卫中,有十名在这十五牛录中任职,若令他们攻城别到最后自己却被人害了,所以只命武理堪率几万正白旗官兵冲锋。武理堪自出征以来便是诸事不顺,先是莽古尔泰中伏身亡,这新派来的旗主虽年纪不大,却比那莽汉难得多,时刻不望巩固他自己在旗中的权持,想来用不了多久,这正白旗怕就不是自己的了。

  这次攻城他却只躲在后面,却命自己在前方,明显就是把自己当炮灰,恨不能明军一炮将自己轰死,他才乐呢。可谁叫官大一级死人,武理堪却也只能死力攻城。就这样,拥有二十万大军的后金,在众人的勾心斗角下,竟只有武理堪及帐下两万左右正白旗官兵是真心攻城,其余人等不过是想走个形势罢了。虽后金只有两万人死命攻城,可锦州城中总计也不过只有三万士卒,更何况城外可是密密麻麻站了二十万大军,城中明军也是不敢有丝毫大意。

  赵率教坐阵城中大营听各方来报,负责总调度,太监纪用则率几千士卒负责城中戒严,监督民众运送粮草弹药,抢救伤员。副总兵左辅、朱梅,及前锋祖大寿则登城防守。大战开始不久,城中守将便已发现其中蹊跷,后金虽分西北两路攻城,城外各自站了七八万军队,可真正攻起城来,两面城墙却只有两万左右士卒上前,其余后金士卒俱站在原处观望。而且这北路攻城敌军只要稍一遇阻,便叫着逃命,更奇怪的是此次攻城部队后面竟没有督战队,这些后金士卒一路跑出老远才停下来,再次整队后冲向城墙,可未等冲到城下,几把火打死几名后金士卒,便又将这两万后金兵吓退,负责守卫北城的朱梅不暗中纳闷,这那里是打仗,简直还不如孩童们玩过家家。不过后金如此攻城却也让朱梅轻松不少,有瑕去看其它战线战势如何。却见城西两万后金士卒挟梯推车,正拼死攻城。城西守将左辅躬披甲胄,亲冒矢石,站在城墙上力督各营将领,并力打。城上炮火矢石,下如雨,城下后金大军顿时死伤无数,退出城下。

  武理堪见大军久攻无果,一咬牙,此时自己尚是待罪之身,若再无突出表现,别说旗主之位,怕是连这副职也保不住。打马来到正在修整的军士面前,高声喝道:“众将士,可还记得莽古尔泰大人?可还记得明军加在我等头上的侮辱?若不能将这锦州城攻下,我等如何还有面目回盛京?”

  原来自莽古尔泰遇伏身死,身为部下,竟令旗主丧命,所有正白旗士卒都觉无脸见人,而其余七旗士卒,这些来自草白山黑水的汉子也不会做作,在见到正白旗部下时,只是一脸蔑视,这让正白旗的官兵更是觉得生不如死。武理堪见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继续道:“只有将这锦州城攻下,才能证明我正白旗的官兵也是条汉子,决非贪生怕死之辈。”看到众将士那将要冒出火光的眼神,武理堪最后叫道:“杀敌!杀敌!杀敌!”只见这些正白旗帐下士卒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冒着炮的攻击,再次冲向锦州城。城上副总兵左辅一见后金军这气势,就知不好,忙命部下道:“全军准备敌!”明军虽是居高临下,只是在人数上却是处于下锋,全城三万人,除去城中守卫外,分配到四面城墙上,不过七八千人,加之这些后金大军却好似不知死为何物,冒着城上炮火矢石竟搭起几道扶梯,虽城上明军几次将后金攻城梯捣毁,可随着后金军大军上,几乎每个垛口都搭上了攻城梯,城下又有后金军箭掩护,也给城上明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已有后金军顺梯登上了城墙,虽然这些后金军马上便被明军杀下城去,可毕竟有了第一个,便会有第二个,很快城上已经几处告急。正在这时,只见祖大寿竟率千人杀到,而且跟随在祖大寿身边的近百人竟是人人双手各持一短小火铳,左右开攻,不到片刻便将这些费尽千幸万苦才登上城墙的后金官兵杀下城去。

  武理堪在城下刚刚看到一点希望,却马上又破灭了,不由懊恼不已。此时已是天色将晚,武理堪清点残卒,才发现,全军两万余人,此时竟已是伤亡大半,仅有不及万人毫无损伤。无奈之下,只得报与多尔衮,多尔衮闻报,表面沉痛,安慰了几句,心中却是暗喜,眼见这正白旗损失大半,等大战回到盛京必然从他处调军充实其中,到时只要自己略施手段,必能将这正白旗牢牢纳入手中。多尔衮又命人将损失报于皇太极,皇太极在中军远望战场,却也看得分明,全军只有这正白旗是真心攻城,其余人等俱是观望不前,闻报心中大惊,没想到只半攻城,正白旗竟折损大半,这正白旗可是他皇太极起家的老本,如此伤亡,让皇太极如何不心痛,暗骂武理堪不知好歹,别人都知保存实力,为何唯你非要死战。同时对代善、阿敏今表现也极为不满,可对代善、阿敏,他却是心有顾忌,不敢严令,只得下令今到此为止,全军撤退五里扎营,等来再战。皇太极初战失利,深感不安,心知今之战全因代善、阿敏观望才会失利,遂派人请二人到大营议事。很快两人来到大营,皇太极只能好言相劝,两人虽连声答应,明必死战到底,可皇太极仅从两人眼中便已知道,两人所言不实。可怜皇太极虽名为大汗,手下二十万之众,却因三大贝勒面和心不合,无法调动全军,竟在这仅三万人的小城前停步不前。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得派人回盛京调兵增援。

  三十,凌晨,心有不甘的皇太极,再次命令全军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寻隙攻城,可手下骑兵却根本不敢靠近城垣。既使如此,后金骑兵还是被城上火炮击伤不少。皇太极当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说降,都被赵率教拒之城外。赵率教亲自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攻,不可说也!”皇太极得报后,气极,传令攻城。面对坚城后金自身又是矛盾重重,只能徒劳无功,增加伤亡,却再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到城里,连数封信,城里却无反响。三十一,皇太极再次遣使至明锦州赵率教处,纪用亦遣使随往,提出后金派使臣到城中面议。皇太极于傍晚时分命绥占、刘兴治往议,但使都到达城前时,锦州却又闭门不纳。十一月一,太监纪用又遣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到皇太极帐下,道:“昨因天色已晚,不便开城延入,今可于间来议”皇太极实是求和心切,要知至此时全军出盛京已半月,所带粮草已用去近半,可眼前这坐锦州城却是毫发无损,如此下去,不等明军来攻,后金大军怕已撤退。皇太极再遣前二人,随明使臣,回锦州城,但明军仍闭城不纳。且赵率教凭城堞高喊:“汝等若退兵,我大明自有赏赉!”又令二使臣随同绥占、刘兴治赴皇太极大营。

  皇太极见自己遣使却又被拒,看来明军并无和议之议,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遂休书一封,令明使者带回。赵率教在府中打开书信,只见上面道:“若尔果勇猛,何不出城决战,乃如野獾入,藏匿首尾,狂嗥自得,以为莫能谁何!不知猎人锹镢一加,如探囊中物耳。想尔闻有援兵之信,故出此矜夸之言。夫援兵之来,岂惟尔等知之,我亦闻之矣。我今驻军于此,岂仅为围此一城?正俟尔国救援兵众齐集,我可聚而歼之,不烦再举耳!今与尔约,尔出千人,我以十人敌之,我与尔凭轼而观,孰胜孰负,须臾可决。尔若自审力不能支,则当弃城而去,城内人民,我悉纵还,不戮一人;不然,则悉出所有金币、牲畜,饷我军士,我即敛兵以退。”

  皇太极此书,意在纪太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派军出城野战,以决雌雄;打消他们等待援兵解围的希望;进而劝其弃城而去;抑或罄城中财物给后金,还报之以解围撤军。赵率教看罢书信却是哈哈大笑,对众人道:“不料这皇太极却如此幼稚,不如其父多矣,以为仅凭此书便可我等出城与之决战,真是笑话,传令下去,全城官兵不论大小,善自出城者,斩!”这边锦州战,战报时时传回到宁远袁崇焕手中。袁崇焕深知锦州重要,若锦州失陷,则宁远困危,关门动摇,京师震惊。因此,后金围困锦州,自己则必调援兵,力保锦州不失。

  后金也深知此理,所以才集中兵力围攻锦州,引明军救援,以促其野战争锋,方可发挥骑长技,—举歼灭明军。袁崇焕却头脑清醒,看穿了后金意图,不发援兵,锦州危机,若发援兵,正堕后金其计,却也在两难之间。袁崇焕派人将情况报与朝庭,请求出援锦州。总督蓟辽、兵部尚书阎鸣泰得信,题奏上报皇帝曰:“今天下以榆关为安危,榆关以宁远为安危,宁远又依抚臣为安危,抚臣必不可离宁远一步。而解围之役,宜专责成大帅。”此奏,得旨:“宁抚还在镇,居中调度,以为后劲。”

  就是说,朝廷为着确保宁远,不允许袁崇焕亲自率领援兵,前往救援,而令满桂、尤世禄等率军一万,驰援锦州,其余坚守信地。袁崇焕得旨,不敢怠慢,召来满桂、尤世禄,三人商议半晌,遂得计,派兵援锦州,却是有实有虚。

  大军前行甚慢,至锦州得五左右,为防锦州有失,袁崇焕便设计诓皇太极。派信使挟密令至锦州,半途中却有意被后金捕获,信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我亦不时进兵。”云云。十一月一晚些时侯,皇太极得信,看后信以为真,当夜即收缩围锦兵力,聚兵于城西二里处结营,以防明朝来援的军兵。二,皇太极不见明援兵,却又急不可耐,又命人系书于矢,入锦州城中,可纪用及赵率教仍不予理睬。等到三,皇太极见始终不见明援兵,猜其信中必定有诈,但若是宁远真派来援兵,前后夹击之下,自己也讨不了好。遂派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一万五千偏师,往宁远、锦州之间的椵木冲堡驻防。

  五,明山海总兵满桂率一万援兵往锦州,过连山,椵木冲堡却与后金偏师于杏山驿附近相遇。后金军由五位贝勒率领,满桂却也是辽东明军中第一勇将,明军虽稍逊一筹,但总体来讲,双方尚有一战之力。势弱的明军见后金大军,不敢前行,徐缓后退。后军统帅贝勒济尔哈朗则有吃下这股明军的意思,以报莽古尔泰被伏之仇,命后金军步步紧跟,谨慎随进。最终明军被万五后金军围困杏山驿左近一处山上,满桂不敢等援军救援,只因宁远尚远,而锦州正被二十余万大军围困如何能派出一兵一卒。当天夜里满桂下令突围,不料却在后金军意料之中,要说野战,明军那里是后金对手,更何况明军本就比后金军少,明军折损两千余人,后金伤亡却不过两三百人,明军再次被堵回山上。

  因此时山上森林还算茂密,后金军也不敢趁黑上山,双方暂时僵持下来,不过满桂心中清楚得很,等天一亮,就算后金再无援军,仅凭眼前这万五官兵,自己也不是对手,到时怕只能是以死相搏,逃出去一个算一个。

  第十三章杏山攻防

  六的朝阳徐徐升起,此时已是初冬时节,天空中一片积云,片刻后晶莹剔透的雪花飘飘洒洒落将下来,落到地下又化为雪水,润着大地。满桂站在一处山岗上,看着部下冒着小雪正整理行装,以待一会儿与后金决战,只是不知一会还会有几个生还。山下后金官兵却更加难受,本来是想着乘寒冬未至之际,一鼓作气拿下锦州城,既可一雪前,又可抢得粮食,安然过冬,却不料先是吴三桂途中设伏,拖延了时间,使明军有了准备,到得锦州城下,面对坚城却还是无可奈何,只苦了下面这些官兵,大部还只是身着单衣,只有家庭较为富裕的带了件兽皮坎肩,可在这雪天里却也是冻得混身发抖。

  贝勒济尔哈朗见属下饥寒难奈,再等下去怕是会有人冻伤,遂命全军整队,马上进攻。只要此仗胜了,不但可以解决部分粮草,更重要的是此时明军都已是身穿夹衣,可以抢来防寒。下面士卒也都知此理,所以部队集结极为迅速,不到半个时辰,万五后金骑兵每三千人为一队,分由此行五名贝勒率领,准备进攻。贝勒济尔哈朗等人昨夜见明军不到万人,因此也未派人去请援军,他们想凭着自己这万五大军,将这股明军一网打尽,以显其本事。山上满桂此时也已做好了准备,可就在他刚要令部下准备突围时,却有一神秘人突然来到。来人不知对满桂说了什么,片刻后满桂竟下令全军下马,就地防守。明军虽有些惊讶,可对满桂将令却不敢违令,只好下战马,按令四处搜寻石块,又入林砍林中树木,除去枝干,做成檑木。

  后金军中萨哈廉率三千人守在山下,看守辎重,并防止有明军逃下山来。其余一万两千后金官兵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兵分四路,分由东南西北上山。半个时辰后,北路阿济格因道路比较好走,行军最快,已来到山顶附近,远远看到山上旗帜飘场。看来明军已做好准备。阿济格不敢大意,只派一小队人上前试探明军战力,不料这一百人小队未到阵前,即被居高临下的明军用滚石檑木打了下来。阿济格此时只有三千官兵,对明军八千余人,也不敢强打,只好派人去联络其余三路人马。小山并不大,不到一刻钟,其余三路人马也赶到明军大营之下。因此战是在山林之中,后金军善骑的优势并不明显,双方只能互相用弓箭、火铳击,面对防守严密的明军,后金为了减少伤亡也并不急于进攻。在他们看来这不到一万明军在自己重重包围之下,已是自己囊中之物,为了这点明军若是自己有较大伤亡也是划不来的。而且昨夜看明军并未带过多辎重,不比自己本是要去驻防,所以粮草带了许多,只要熬上一时片刻,被围明军必忍不住饥寒,只要他们冲出来,要想解决这股明军就太容易了。双方从清晨到午时,只是各找掩体,相互击,所以伤亡都不大,各自只有几十人受伤。

  贝勒济尔哈朗见这股明军还比较顽强,看来不是一时半刻可以解决的,便命人到山下传令,命萨哈廉在山下埋锅造饭,一会儿送到山上,贝勒济尔哈朗是打算在这里与明军较量下去了。萨哈廉得令后,马上在山下埋锅造饭,一会功夫已是饭香四溢。后金军早上为了进攻明军就未用早饭,萨哈廉此时也是饥饿难奈,便叫人盛了饭送到帐中。萨哈廉刚端起饭锅,还一口未吃,却突听不远处传来奔马声,片刻声音已近,大地也在为之颤抖,仅凭马声,萨哈廉便知来人应在千人左右。萨哈廉心中一惊,顾不上吃饭,冲出临时营帐,站在营帐门口,仔细倾听,片刻后紧张的表情却又放松下来,只因这马声是自锦州方向传来。此时的锦州在后金二十万大军包围之下就连一去老鼠也跑不出来,更别说近千官兵了。因此来人只能是自己人,虽不知到底是那路兵马,也不知为何而来,不过萨哈廉还是老神在在,见四周有士卒已持刀上马,萨哈廉哈哈一笑,命道:“不必紧张,是自己人,快将这些饭食盛好,准备给山上军中送去。”那些已经上马的嘿嘿一笑又下得马来,已拿起兵器的也放了下去,过来端锅盛菜,准备上山。萨哈廉站在营帐门口却也并未回账,他也想看看是那路来人,所为何事。几分钟后从锦州方向果然来了一队人马,因距离尚远,看不出是谁的部下,来人也未打出将旗,只有等到近前才能分辨得出。

  很快这队千余人的骑兵已经来到距萨哈廉等人百米左右的地方。萨哈廉却突然发现不对,只见这些人身穿并非后金军装,而且手中竟拿着火,要知整个后金军中,也没有用火的队伍,莫非是明军?萨哈廉忙大叫:“敌袭!全军敌!”只可惜一切都已经晚了,三千后金军因刚才萨哈廉的命令,除盛饭之人外,大多正原地休息,等听到萨哈廉大叫“敌袭”时,骑兵已冲到近前。只见这些人不减马速,尤其是冲在最前面的百余人,人人手持两把火铳,见人便打,措不及防的后金军就算是手持武器也难以对抗,更别说是毫无准备了,这队千余人的骑兵硬是在这三千人的后金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冲过后金军大营后,这队骑兵马上兵分两路,分从左右兜转回来。只是这次他们已将手中火放入囊中,间马刀,向着已经被打得晕头转向的后金骑兵冲杀过来。面对强敌,后金军已是溃不成军,只知四处逃命,可人又皆能跑得过马,逃跑的后金军被明军在后面追杀,大多后金军连杀自己的是谁都没有看清楚,已是命丧黄泉。

  来的这支骑兵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及其部下。原来自一路设伏成功的阻碍了后金大军后,三桂并没有回到锦州城,他知道自己帐下这千余人俱是骑兵,若是守城则是大材小用了,况且这一千人在守城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实在有限,莫不如在城外寻找机会,打击敌人。派人将这一想法告知了赵率教。赵率教自接到莽古尔泰及其千余亲兵竟被吴三桂设伏击毙后,便再也不敢小瞧三桂,况且三桂随后又以千人竟拖延后金大军几,使无数百姓成功撤回锦州城,自己也有时间加强了锦州防御,所以对三桂的建议极为重视。与纪用商议后,觉得城外若有一支自己的部队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好比一盘棋,这锦州算是一只眼,也许城外的吴三桂便是另一只眼,只要有了这两只眼,那这盘棋便是活了起来。三桂很快接到回复,命其在城外寻隙歼敌,以缓解城中压力。三桂依令便驻守在附近一座山中,只等后金出破绽便会给其一击。

  只是后金二十万大军尽数围在城周,三桂仅有千人,也不敢冒然偷袭,好在后金人心不齐,几攻城都是大败而归,三桂也放下心来,琢磨着怎么才能再给这些家伙一下子。就在这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侯回报,发现后金有一队万五的大军开出大营,向着宁远方面进军。三桂一听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只因这块肥太大了,若是要打他的主意,一个不好怕是要将自己也陷了进去。不过这万五部队总比二十万要少了不少,也许会有机会。他命斥侯跟着这支队伍,自己则带部下远远坠在后,寻求战机。当天已近‮夜午‬时分,斥侯突然来报,说这万五后金军竟在杏山驿附近与一部万人明军相遇,后明军不敌,退守山上,后金军则大山下扎营,看来是要将这股明军一网打尽。

  三桂听后大喜,与部下商议后,决定与山上明军里应外合,合击这股后金军。遂派人带了凭证从小路上山,找到明军主帅,约好今午时左右发起反击。满桂清晨时分见到的神秘人便是三桂派来的信使,满桂曾与三桂在宁远城有过交往,满桂对年仅十几岁的三桂也是极为看重,一见是三桂派人前来,暗道有救,便依三桂所言,不再突围,而在在山上固守待援。山下这三千后金军在三桂等人的打击下,很快便全军覆没,仅有百余人护着萨哈廉逃到山中。三桂也不急于追敌,而是派人将后金锱重集中到了一起,一把火烧了。山上济尔哈朗等人听到山下密集的响,便知不好,火此时还是明军专用,后金军中并没有火、火炮等物。不过在他们看来,山下还有三千守军,应该还可以抵挡一阵,事到如今也顾不得什么伤亡不伤亡了,只有下定决心,准备强攻山上明军,只要歼灭了这股明军,才能下山与萨哈廉会合,不然到时被明军里应外合,自己这万余兵马,怕是要大败而回。

  山下的声很快便没有了,济尔哈朗以为明军只是扰一番,已经退去,便令其余几路兵马,准备同时攻打明军,以求一战而定。就在济尔哈朗刚要下令总攻时,却见萨哈廉带着不到百人,一副狼狈相赶到自己大军面前。济尔哈朗见到萨哈廉的模样,心中却是一凉,拉住萨哈廉急切的问道:“山下战势如何?你为何不在山下指挥,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萨哈廉却是一脸委屈,暗道:你以为我愿意来吗?那不是被人给打上来的吗?“山下来了一群明军,却是人持两把火铳,趁我军不备掩杀上来,我军不敌已是大败,三千士卒怕是仅剩我等百余人了。”萨哈廉当时一见形势不好,便带着亲兵顺着山路逃上山来,至于战局最后如何,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什么?大败?他们有多少人?将领是谁?”济尔哈朗一听三千大军竟是大败,不由担心起来,在平原上能将三千后金军击败,明军起码也得是己军三倍以上才能办到,也就是说明军起码得有万人以上。若这山上、山下两股明军上下夹攻,自己岂不危矣。

  “他们…他们仅有千人左右。”这话让萨哈廉实在是有些说不出口,自己三千大军竟败给千人,后自己在军中怕是再也抬不起头了。“他们将领却不知是何人。”济尔哈朗一听更吃惊,仅千人?不过济尔哈朗能做几人道领,自有其过人之处,如今明军最厉害的统帅自然是袁崇焕,可要说到最厉害的将领,后金却已公认,那就是已经三次大败后金第一勇士莽古尔泰,并最后将其击杀的吴三桂。所以济尔哈朗第一想法就是,这支千人队伍一定是吴三桂,他不相信除了吴三桂,明军还有如此厉害的将领。若是如此说来,这萨哈廉也并不算窝囊,只是自己这万余大军却有危险了。济尔哈朗忙命人召来其余几名贝勒,一起商议下步该如何下去。在济尔哈朗等人心中虽然有些顾忌吴三桂,可毕竟都是领军打仗之人,若是仅凭其名字就将自己吓倒,那还不如趁早解甲归田算了。而且虽三千部众被击毙,可自己此时必竟还占有人数优势,山上八千明军,人数虽多,却不放在济尔哈朗眼里,在他看来只需三千人足已将其拖住,其余九千人便下山与吴三桂决战,以九千打一千,除非他吴三桂及其部下都是三头六臂,不然必难逃一败。济尔哈朗想到这儿,若自己真的将吴三桂击败,自己在后金中地位必然立刻提升许多。想来那多尔衮何德何能,竟能任正白旗旗主,虽说此时还只是代理,可自己若真立下大功,到时那正白旗旗主一位,还不是自己囊中之物。山上后金军很快便重新整军,只留下豪格率领三千人继续牵制满桂等八千明军,济尔哈朗却率九千后金军寻路下山,去会吴三桂。

  吴三桂早已将后金军情打探明白,知道后金势众,当然不会傻留在山下等后金军来攻,所以济尔哈朗率军赶到山下时,却只见此次所带辎重火光四起,以及遍地的后金军尸体,吴三桂已不见了踪影。济尔哈朗好比用尽全身力气挥出一拳,对手却不接招,使他一拳打在空气上,闪得他混身难受。找不到吴三桂,济尔哈朗也只能下令部下收拾残局,救治受伤后金士卒。看着被大火烧光的辎重,济尔哈朗知道此行到椵木冲堡驻防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了,不过若能将山上满桂收拾掉也是大功一件。众人忙碌了不到半个时辰,山下已收拾妥当,既然吴三桂已逃,山上的满桂便是囊中之物,决不容有失。济尔哈朗又再次命大军集合,准备上山一鼓作气将满桂等八千明军击败。

  可就在大军既将出发时,山上却又传来密集的火声,济尔哈朗大叫不好,定是这吴三桂声东击西,已经绕到山上,豪格危险了。忙下令全军立即上山,支援豪格。山上的战斗却很快结束了。满桂本就是明军有数大将,手下士卒也是精心训练,虽说八千对万五不是敌手,可有了三桂的支援,打这仅三千的后金军,却是毫无问题。不到半个时辰便歼灭了山上的后金军,只有几百残部逃下山来会合了济尔哈朗。等济尔哈朗率人赶到山上时,却只能是再次收拾残局。明军却在三桂的接应下安然撤退。此次遭遇战,明军共计死伤近三千人,可后金伤亡竟达到五千,更重要的是这万五后金军所有辎重全部被烧,让粮草本就不多的后金军更是雪上加霜。

  没了粮草的这万余后金军也不敢再去椵木冲堡驻防,只能灰溜溜的回到锦州城外与大军会合。而满桂也因折损了力量,不足以支援锦州,全军回宁远整军。不过满桂对三桂此次救援却是极为感激,本来只能是一场大败的战局,却因三桂的到来,转变为一场胜利。而且满桂因见识到了三桂及部下强大的战力,临走前将大部分粮草支援给了三桂,让三桂继续在宁、锦之间机动,寻找战机,以求打后金部署。三桂当然是求之不得,他可不想随满桂回宁远守城,所以让满桂代为向正在宁远城中的父亲报了个平安,便又率人呼啸而去。皇太极得济尔哈朗战报,万五大军竟败于万人明军手下,死伤五千,辎重全毁,这简直不可思意,不过听到有吴三桂参与其中,皇太极却也只能感叹道:“明军有此战将,我后金何时才有出头之?”却也不再责怪济尔哈朗,想来在他眼中济尔哈朗明显不是吴三桂对手,最初是莽古尔泰,后来是自己,再后来是努尔哈赤,都在三桂手下吃过亏,这济尔哈朗败了也是正常。

  不过宁远援军既已退去,济尔哈朗也算是完成了一半任务。皇太极将目光再次转到主战场上。金、明双方在锦州城对峙直到十一月八,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侍卫、固山额真图尔格副将,率援兵五万从沈来到锦州行营,实力大涨的后金军当夜再次猛攻明锦州城,却再次被纪用及赵率教率众抵住,后金未占到半点便宜。至十一月九,后金军从出盛京至锦州城下已二十余。其间:以军事手段攻城,不克;以政治手段议和,不议;其出城野战,不出;布局奇兵打援,不获。而后金却因强攻坚城死伤惨重,已有近五万士卒死伤。国内也因缺粮已是灾横遍野,军中粮料全是强征而来,全国上下对此战已是天怒人怨。可面对锦州坚城及自己内部种种矛盾,皇太极却也是无力回天。十,皇太极实是无奈之下,将后金军分兵为两部:留代善率两红旗及部分来援兵马计八万余人驻锦州城外,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自己同阿敏及多尔衮、杜度和盛京援兵,共计十五万左右后金大军往攻宁远。

  后金大军刚一开拔,辽东巡抚袁崇焕便已得到消息,指挥明军全部撤进濠内,命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率吴襄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战。

  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坚城、利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他先遣车营都司李华,率领车营步兵1200人,掘濠以车为营,列火器为守御。十一,后金军连夜赶路,终于在黎明时分,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形成对宁远包围态势。皇太极率诸贝勒巡视阵前,见宁远守备森严,并于城前立车阵以抗,他又怕明军火炮犀利,便命后金军后撤,退到山岗背侧。同时也是在引明兵趁他们后撤时发起冲锋,使之离开自己的阵地,给后金兵创造驰骑纵击的机会,以便全歼城外明兵。袁崇焕已与后金连战多次,对后金野战能力也是极为惧怕,见后金军撤退时,军容整齐,旗帜不,更不敢轻举妄动,任后金军重新扎营,坚垒不动。皇太极见明军不为所动,因大军连夜行军,士卒劳累,却也不敢强攻,只待休息一,第二再攻打这宁远城。

  第二清晨,未等后金军攻城,明军却出城列阵。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和吴襄等率精锐之师万人,出城东二里结营,前列车队,背倚城垣,排列炮,士气高涨。皇太极见满桂军靠近城垣,己军难以驰骋纵击,便命军队退依山冈,以观察明军动向。明军却不为所动,严阵待敌。双方对峙了约一个时辰,皇太极见明军毫无动静,看来就是要如此对峙下去,他却不肯,自己粮草已经不多,而锦州未能取胜,反而被明军打死打伤几万之众,全军士气不振,在这宁远城下若不能再取得一场胜利,自己这大汗的位置怕是要不保啊。皇太极遂下令全军驰进掩击,只是身边二贝勒阿敏等大将皆劝其道:“明军靠城列此车阵,我军骑威力难以发挥,且城上火炮威力甚大,望大汗三思。”

  皇太极对于部下的谏止,不但不听,怒道:“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言毕,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为中军,两蓝、两白旗分为左右两翼,向明军驰疾进击。未等冲到明军阵前,从城上便以“红夷大炮”、“木龙虎炮”、“灭虏炮”等火器,齐力攻打,只打得后金大军死伤无数。二贝勒阿敏率两蓝旗为左翼,见明军炮火猛烈,为避免部下伤亡,遂令部下缓步前进。右翼多尔衮的白旗因在锦州城下伤亡近半,所以只是跟在杜度的镶白旗之后,这杜度却与阿敏心思相同,如此以来左右两翼便落后于中路的皇太极。

  城上袁崇焕见城下后金大军左右两翼突然慢了下来,只有中路的皇太极竭力冲锋,遂命城上明军,只管打击中路,左右两路任由他们。可怜皇太极此时虽然为后金大汗,可手中下众将却是各有心思,只苦了这两黄旗的将士,城上各式大炮近百门,齐齐轰在这两黄旗大军之上,皇太极率军未等冲到明军车队前,部下已死伤几千人。待冲到距明军车队前百米左右时,总兵满桂一声令下,车阵中万余明军,顿时凭靠车阵,开击。后金军也以弓箭还击,只是明军有车阵掩护,后金军却在这旷野之上,虽有骑兵小盾,可明军火却十分厉害,铁制弹丸经常能穿破皮盾,打到后金官兵,更何况这万余明军中还有吴襄率领的千余士卒。吴襄可是三桂生父,三桂当然不希望吴襄在战场上有失,所以将新式长也装备了吴襄部下,吴襄手下这千人也都是吴家子弟兵,训练刻苦,丝毫不逊于三桂部下。

  这千人装弹、击一气呵成,比旁人要快上五、六倍之多,而满桂在从杏山驿回来后,曾特意到吴襄府上,感谢此次三桂的救援之恩,在看到吴襄部下长时,更是吃了一惊,只因他在可山驿附近山上与明军战时,就曾看到三桂部下用的是这种,其击速度极快,所以这次出战,他特意将吴襄安排在车阵中央,这千人竟成了明军主力。面对这种不论程、威力都比以往火大上许多的长,后金军更是伤亡惨重,仅吴襄这千人明军,在这百多米的距离上就杀两千余后金军。只惊得这些后金军竟不敢从中央突破,只好绕过中间这段距离,从两侧进攻。本来压力颇大的吴襄,竟成了明军中最闲的部队,而两侧随着后金军迫近,顿时矢镞纷飞,明军也开始有了伤亡。不到片刻,后金军仗着骑术良,已冲到车阵之下,明军左侧是总兵满桂,右侧为尤世威,两人面对后金军几倍于己的兵力却死战不退,中央的明军除吴襄所部外,也分援两翼,双方在各自阵前战了个旗鼓相当。后金军两冀的两蓝旗、两白旗虽想保存实力,可路途有限,终有赶到的时侯,皇太极见这四旗不听号令,致使自己两黄旗在这不到半个时辰中已是损失近五千人,遂怒令四旗从中央突破,务必攻入明军车阵,将城下这万余明军全部消灭。

  这四旗兵力加起来有近十万人,要是正常情况下,别说此时明军车阵中央只有吴襄的千人,就是再多上十倍,在后金十万大军的冲锋下,恐怕也只有败亡的份。可今时不同往日,吴襄这千人足当得五千普通明军,更重要的是后金军这十万大军却是各有心机,都只希望着别人打头阵,自己方能减少伤亡,而且这当中还有一个多尔衮。这多尔衮刚一阵前,一见眼前的吴字将旗真是吓了一跳,以为是吴三桂在此,自从经酒楼密谈后,他算是认识了吴三桂,要真是吴三桂在此,别说以吴三桂的计谋自己毫无希望取胜,要是自己真敢进攻,就是身边这八名护卫,怕是第一时间就会将自己击毙。所以他差一点打马逃回本阵。这时身边一名吴三桂派来的护卫小声对多尔衮道:“将军,阵前不是我家少爷…”听到这话,多尔衮松了一口气,可谁想到那护卫竟又道:“那是我家老爷吴襄…”

  多尔衮一听这话差点从马上摔落下来。老爷那就是少爷的父亲,连少爷都那么厉害,明明把自己卖了,自己还得帮他数钱,那这老爷皆不是更厉害?就算这吴襄真的不如吴三桂,不是自己对手,可自己难道就敢打这个吴襄的主意了?不说把柄在吴三桂之手,就凭吴三桂自身也是有勇有谋,要是知道他父亲命丧于自己手里,那自己还是趁早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算了,省得最后生不如死。

  在这种情况下,后金军真是想胜也难啊!

  第十四章转战宁远

  不知不觉中多尔衮冲击的速度便慢了下来。阿敏和杜度以为多尔衮是想保存实力,他们当然不会去当那个冤大头,也命部下减速。吴襄却不管许多,眼见后金军在阵前百余米的地方竟减慢速度,忙命部下击,几轮击,冲在前面的后金骑兵已倒下一片,后金军本就不高的士气更加低。城上袁崇焕也见到城下车阵中央竟面临十万后金大军的冲锋,忙命城上炮手,全部对准中央后金军最密集处击。一时间这十万大军在连天的炮声中死伤无数。没等几位旗主、贝勒下令撤军,突听阵后竟有人大叫:“不好了,明军势大,快逃命吧!”随后各处又有几人附喝。站在多尔衮身边的几名三桂派来的待卫,一听这声音,不相视而笑,相处几年,不用看也知道,特别是最先喊叫之人,那公鸭一般的嗓音,必是与自己同去后金的吴苟。

  需知三人成虎,谣言的威力最是巨大,在这几人的喊叫声中,后金士卒迟疑了。多尔衮也听出来喊叫之人正在自己军中,可再看身边这几名三桂派来的待卫,手已经探入怀,注视着自己。多尔衮可是见识过这些待卫手中火铳的威力,知道此时自己若有什么不妥之处,怕是要立即血溅当场。为了皇太极这个杀母仇人搭上自己这条命,可是不值得。至于临阵逃是个什么罪名,多尔衮现在可无瑕去想,再说自己上面还有阿敏、杜度顶着,怕他做甚。恰巧,城上明军正好一炮打中了后金军山后大营营房,一时间营中火光四起,不知细的后金军更加惊慌不已,这下那几名待卫更有所持,大叫道:“不好,明军有埋伏,后军大营已破,再不撤退,怕是难逃一死。”有了如此理由,多尔衮咬牙道:“撤!”说完他却是已掉转马头,向山后大营撤去。阿敏、杜度早就想撤,只是没有理由而已,如今见多尔衮已先行撤退,也忙下令全军退回大营。这十万人马可真是来若行,去若闪电,不到一刻钟已是撤出战场,而皇太极见到中军已退,只有自己两黄旗还在拼命,若再不撤退,等城中明军出来,怕是自己也要葬身于此,只得狠狠骂了声:“一群竖子,能担何大任。”却也不得不撤军回营。

  此战从清晨到当晌午,两军死伤颇重,后金兵死于炮火之中,明官兵倒于刀箭之下,尤其是皇太极的两黄旗,几万大军在明军重点照顾下死伤近半,后金贝勒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和第四子瓦克达俱受重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死。明军车阵则所剩无几,自总兵满桂而下,众明军将士死战杀场,满桂也是身中数箭,从骑被创,尤世威身上轻伤十余处,坐骑也被后金杀,万余大军,仅余三千余人。整个宁远城外已是横尸遍野,尸填濠堑。后金此战没能讨到半点便宜,皇太极回到大营后,第一件事便是迁营至双树铺。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明军大炮竟可打到营中,自己就仿佛坐在火笼之上,谁知下一发炮弹会不会落在中军大营上,自己可不想像父汗努尔哈赤一般死在明军火炮之下。对帐下这些将军,皇太极却是无可奈何,自己手中的本钱此刻已是所剩无几,两黄旗伤亡大半,正白旗几次大战下来若不是将盛京援军充实其中,这正白旗早是有名无实,可阿敏的两蓝旗、代善的两红旗,就连杜度的镶白旗都是伤亡甚小,使得皇太极更加不敢轻举妄动。至于阵前多尔痛临阵逃一事,多尔衮只是道:“帐下士卒多是盛京新兵,战场上不叫使唤,我这旗主也是无能为力。”

  皇太极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而且此战自己命部下冲击车阵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就算真能将明军车阵全部击杀,也不过伤亡明军万余人,自己却要付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代价,得不偿失。况且在宁远城中明军却还有五六万人,因此只是警告了多尔衮几句,也未深究,便过去了。

  此后几后金军与明军在这宁远城下几次锋,明军虽不占伏势,可在城上火炮支援下,也未落败。两军对峙了三,直到十一月十五,皇太极终于认识到,这宁远比锦州,城池更坚深,兵马更壮,火炮更猛烈,指挥更高明,尤有袁崇焕坐镇指挥,满桂、尤世威等猛将在城外搏击。自己根本无法靠近城池,几来甚至没有攻到城下。十六,皇太极终于下令率军撤离宁远,退向锦州。见后金军终于撤走,辽东巡抚袁崇焕欣喜异常。宁远一战,明军背城而阵,凭城用炮,以车营拒敌,以骑兵野战,终打退敌军,终于获胜。遂向当今万岁奏道: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锋。今始一刀一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骠悍。职复凭堞大呼,分路进追,诸军忿恨此贼,一战挫之,满桂、吴襄之力居多。皇太极攻宁远不克,又转攻锦州。他却不知此时锦州也是不容乐观。

  十四,当他率后金军在宁远城下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后金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后金大营,代善不防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千余人,明军予敌一定杀伤,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后锦州战报送到皇太极手里,他感到宁、锦前后、腹背受敌,才不得不迅速从宁远撤军。十八,皇太极再次回到锦州城外,命官兵向城举炮、鸣角,跃马而前。又令军士大噪三次,才入营。以后数,后金军继续围困锦州城。白天,以万骑往来,断城出入;夜晚,则遍举薪火,示警干扰。至十一月二十,皇太极一方面围困锦州,另一方面又再次派人入城劝降,只可惜这次派去的使者连城也没进去,便被明军用火铳打了回来。此时明军已经知道了宁远安全无恙,更加坚定了守卫锦州的决心。皇太极见劝降无效,准备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后金军列八旗梯牌,陈火器攻具,相视四周形势,以备明战。

  二十一,凌晨,皇太极设大营于城东南二里的教场,两黄旗已伤亡大半,不能再做主力,遂命代善率两红旗数万官兵攻打锦州城南隅,卯刻进兵,辰刻攻城,顶冒挨牌,蜂拥以战。其他三面,分由阿敏、杜度、多尔衮列军佯攻,牵制明兵。明军城上分员把守,赵率教见城南敌军势大,亲自登城率部御敌。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后金军死伤众多。后金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夺城。双方战至午时,后金兵伤亡更胜于前次攻击锦州。明军凭藉坚城深濠,从城上发火器,后金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经过一天战,皇太极见明军凭依高城深堑,火力强大,气候寒冷,士气低落,攻城不下,只能撤军回营。一战,代善帐下两红旗伤亡近两万之众,夜间,寒风之下后金帐蓬不足,伤兵只能围坐在火堆旁取暖,大军粮草、伤药都已见底,伤兵得不到救援,只能不断哀号,整座大营死气沉沉。中军大营中,皇太极、代善、阿敏、多尔衮等后金将领齐聚于此,商议明该如何。

  阿敏首先开口道:“大汗,如今我军伤亡惨重,此次出征共计二十五万人左右,先是路上便遭伏击,包括四贝勒莽古尔泰在内共有近万人遇伏身亡。后在这锦州城下,正白旗帐下几万士卒所剩无几,在宁远,两黄旗伤亡大半,今两红旗又伤亡两万余人,到现在全军已损失七八万之多,且下面士卒多为单衣,天气又渐渐寒冷,不利于我军作战,粮草、医药也供应不上,就仗还如何打下去,不如尽早撤军,待来年暖花开之际,再与明军决战。”阿敏的一番话得到下面大多数后金将领的赞同,的确如此,这阿敏还是顾及了后金的脸面,只说了自己的伤亡,没有说明军伤亡,这一月多来,后金伤亡七八万人,可明军呢?伤亡不过两万人左右,这叫这些从来不把明军放在眼里的后金将领如何面对,这仗是真的打不下去了。皇太极坐在上面却不开口。坐在另一侧的代善却坐不住了,道:“难道我几万将士就白白牺牲了吗?今年大灾,我军缺粮,国内却更是缺食,我们若是不能打下明军一两座大城,得不到粮草,全国百姓如何能度过今年寒冬?”

  两红旗将领见代善一力主战,自然为他是从。两位贝勒爷就战与不战争论不休,双方各自将领自然更是舌箭,自是不服。杜度、多尔衮等一些势单力薄之人只是一言不发,算是中间派。众人一直吵到‮夜午‬时分,也没有结论。皇太极坐在上面一直低头不语,既不应允,也不反对,任凭下面吵翻了天。多尔衮心思快捷,很快便想到其中奥妙,这阿敏之所要撤军,什么大军损失惨重、天气寒冷、军中缺食固然是原因之一,可更重要的却是到目前为止他的两蓝旗还未遇大的损失,两黄、两红、两白六旗都有损伤,若明再战,他的两蓝旗必是主力无疑,一战下来,就算不像今一般损失大半,也会伤筋动骨,损失惨重,他当然不愿看到。

  而代善主战,却是因为今伤亡惨重,如就此回到盛京,他的实力不如阿敏,地位必然下降,所以只有主战,让阿敏明与明军再打上一场,双方势力才能相等。至于皇太极则更是老谋深算,在他心中怕是早有定计,这阿敏若是不损失一些,回到盛京何人才能治得住他?至于到现在也不说其意图,却是在离间代善、阿敏两人,只要这两人真能为此事翻了脸,互相牵制之下,他这大汗的位置就算是稳了。不过眼见代善、阿敏两人争论这么久,虽然皇太极的目的达到了,可事到如今反而不好开口,不然必然得罪阿敏。多尔衮想明白了这些,站起来道:“大汗,属下认为大贝勒爷说得在理,若不能攻下明军几座城池,我等回国也无法面对紧衣缩食而支援我等的百姓,更对不起战死的将士,而且我们若此虎头蛇尾的撤了回去,后如何面对大明?伏首称臣吗?”皇太极听到面微笑,在座的这些后金将领那个也不是易与之辈,一见皇太极的表情,便知这多尔衮又是棋胜一着,得了皇太极的心,那些中间派再也坐不住板登,纷纷向皇太极建议,明定要与明军决一死战,不胜誓不还朝。就连原本支持阿敏的部分将领也掉转风向,转而支持力战明军。

  只气得阿敏面色铁青,狠狠的看着代善和多尔痛等人,却又是无可奈何。皇太极见堂下众人已纷纷表态,而且又是主战占大多数,终于一拍桌子,下面顿时一片寂静,皇太极这才开口道:“好,众将不亏是我女真英雄,既然众将都同意与明军血战到底,那明便与明军决战,务必将这锦州城拿下,以显我后金威武。”

  堂下众人齐声应命。阿敏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点头称是。第二清晨,后金大军在锦州城前列好战阵,只待一声令下,便将冲向战场。十一月的辽东已是初冬时节,天空中云层如积絮一般,看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已为时不远。

  锦州城中的明军也做好了准备,城墙上滚石、檑木堆得老高,墙垛边一字摆开百余口大锅,锅下烈火雄雄,锅中热油滚沸,明军更是手持火铳,严阵以待。皇太极骑着心爱的大青马,立于汗旗之下,远眺这锦州城雄居于这平原之上,仿佛一只人的巨兽,不知又将有多少女真儿女葬身于此。可他知道,如不能在这场大雪之前夺下锦州城,仅着单衣的后金士卒更加不是明军敌手。皇太极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命身边亲兵挥动令旗,只见阵前十余万后金骑兵、步卒,仿佛一股股洪冲向坚若磐石的锦州城。此次攻城阿敏的两蓝旗当然是绝对主力,继续主攻锦州南城,其余几路人马各攻东西北三城,吸引明军注意力,以做掩护。

  锦州南城昨在代善两红旗的攻击下已是残破不堪,若不是城内军民,昨连夜抢修,怕是连后金第一轮攻击也不下去。赵率教心知今后金军若要攻城,这南城必是首选,所以城中滚石檑木等守城之物大多被集中于此,城中仅剩两万余守卒有七成就在这南城之上。双方可谓是知己知彼,也都没有什么新意,明军依旧是大炮火为主,后金军则是长箭相对,两方从清晨战至正午,俱是死伤惨重,士卒也是劳累不堪。阿敏此时已是打出火气,眼见帐下几万士卒在这南墙之上撞得头破血,死伤一万有余,若是不能将这锦州城拿下来,如何对得起死去的战士。更何况既然已经落入了皇太极的阴谋,实力大损,就算回了盛京也不会好过,莫不如孤注一掷,全力攻打锦州,若自己真能将这锦州打下,看那皇太极和代善还有何话可说,到那时自己便是后金的英雄,不怕各方势力不争相来投。而此时的明军更不好过,本来后金就是明军的几倍,前几次攻城只是后金军众将不能齐心协力,加之城池坚固,才挡住了后金的进攻,可自昨被代善率人强攻,这南城墙已是摇摇坠,今半天下来城上滚石擂木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城中火药也是不多,明军手中火已不敢随意击,等火药、弹丸用尽一刻,手中这些火还不如烧火好用。

  两军都顾不得用饭,几万大军就在这锦州城下展开生死较量。明军毕竟人少,渐渐已不是后金对手,城上大炮、火也稀疏起来。阿敏一见明军已没有初时锐气,实力大减,忙命身边三千亲卫也加入进攻当中,期望着这三千亲卫成为倒明军的最后一稻草。城上赵率教率将士经过连苦战,早已是疲惫不堪,后金军又多了三千最精锐的骑兵,一时间士气大涨,眼看既将攻上锦州南城。正在这时,位于中军大帐的皇太极突听哨探来报,从宁远方面竟有一支两万余人的骑兵正向此处赶来,距此只有五十余里,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

  皇太极心中一惊,暗道:该来的还是来了。皇太极早料到宁远明军必不能眼见后金近二十万大军攻打锦州,早晚必派援军,只是没料到他们来得如此不是时侯。若是再晚来一个时辰,阿敏必能率人攻下这锦州城,可此时虽然锦州南城已是摇摇坠,就算能赶在明军援军到来之前攻下锦州,也必然将面对锦州城中近两万明军及十余万百姓的拼死抵抗,到时以疲惫之师面对两万明军和城中军民的前后夹击,就算最后得胜也只能是惨胜。自己手中本钱本就不多,除去此次随自己征战的二十余万八旗军,国内剩下的不过五六万士卒,大明却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随时都能再派出几十万的军队,就算是几十万只绵羊,也足以将后金顶得天翻地覆。今拿下锦州,虽将成为自己毕生遗憾,不过削弱阿敏实力的目的已经达到,相信回到盛京,只要给自己三年时间,必能使后金焕然一新,到时再来报仇也还不迟。为防止被明军前后夹击,皇太极终于还是下令,停止攻城,全军整队敌,若是能将这两万余大明援军灭,也未常不是件乐事。阿敏虽有千般不愿,却不敢违抗汗令,眼看着自己既将成功,可没了其余后金士卒的掩护,他还没有盲目到以为凭自己几万人马便可攻下锦州这座坚场面,只能气急败坏的撤军回营。

  后金大军本有二十几万人马,可此时能够列阵敌的却只有十几万人,为了防止城中明军出城支援,皇太极命阿敏率两蓝旗、杜度率镶白旗围城,又令损失最大的多尔衮率正白旗守住大营,他则亲率两黄旗和代善的两红旗在明军援军来的路上列阵,准备一鼓作气将这两万明军一网打尽。后金大军整军完毕,静静的站在距锦州城五里左右的一处小*平原上,只等明军到来。锦州城中的明军终于有时间了口气,城上赵率教一看城下后金军的阵势,便知必是宁远方向来了援军,才迫使后金撤军,可他却不敢大意,关外明军总共不过九万余人,除去锦州三万,宁远共有六万左右,前次后金军攻打宁远,宁远虽说取得了胜利,可损失也是不小,死伤有两万人左右,此次宁远派来援兵,除去伤员和守城士卒,按赵率教估计也就在两万左右,可却要面对后金两黄、两红四旗六七万人,如何能是敌手。(没想到被推存了,一下子能进周点榜五十名左右,幸福来得突然,再传一章以感谢各位,晚上六点还有一章。)

  赵率教顾不得休息,招来手下众将,询问伤亡情况,经过两天的攻防战,城中两万余人又有万余伤亡,剩下的万余士卒也是个个挂彩,身心俱疲。十万支援百姓中也有万人死伤在后金矢之下。赵率教虽知手下士卒不易,可形势却不容他心软。只能在这仅剩的万余士卒中再出五千较好明军,组成突击队,准备支援城外的两万援军。

  时间在众人的煎熬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皇太极终于看到远处一片尘土扬,明军两万援军终于到了。此次来援的两万明军,领军的正是满桂,副将则是在宁远城下有上佳表现的吴襄。虽然前军哨探早已探明后金军六万大军就在锦州城下等着自己,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众人奉命支援锦州,连锦州城都没看到,这灰溜溜的回了,就是军令如山这一条,也足以将众人砍上一百回。更何况后金大军会让众人如此安逸的回去吗?与其如此窝囊的死去,还不如与后金在锦州城下与后金决一死战,自己不好过,也得让后金扒层皮,让他们知道大明不容轻侮。两军在相距两里左右的地方对峙。整个战场上除了战马的嘶鸣声,近十万大军竟无一人出声。

  天空铅灰的云层越来越厚,终于一片细碎的雪花飘落下来,晶莹剔透的雪花使得这萧冷的战场更添几分寒意。雪花落在皇太极的脸上,他只觉脸上一凉,抬手一摸,却不料精神紧绷的后金战士以为皇太极下令攻击,也不知是谁最先喊出的冲锋口号,刹那间,只听得“杀啊!冲啊!”的声音一高过一,冲锋的号角也被吹响,六万后金骑分左中右三队冲向明军。明军主帅满桂明知此次是九死一生,却是毫不退缩,指挥镇定,命吴襄率其部下千人一字排开,后面由他亲率万余步军为后队,左右两翼各有将领分率五千骑兵掩护中军。眼见后金大军人多势众,锦州城上赵率教见援军势单力薄,遂命城上各式火炮齐开,支援两万明军。几十门程较远的红衣大炮炮弹准确的落在正在冲锋的六万后金大军中,顿时后金大军人仰马翻,死伤近千。可皇太极、代善等人却视若不见,后金大军也无人退缩半步,继续冲向明军阵营。

  吴襄站在明军阵营最前面,眼看后金军距自己不过两百米左右,终于下令道:“准备、瞄准…”后金军又向前疾冲二三十米,已经到了长的有效程内。“击…”千条火如火蛇一般,吐出要人性命的子弹。冲在最前面的后金骑兵又是伤亡一片,倒下的后金士卒马上被后面的往日同袍踏成一片泥,可此时却无人有瑕为其感伤,若不能冲到明军阵前,下一个倒下的也许就是自己。后金大军越来越近,吴襄命道:“所有人自由击。”说完他也从怀中取出三桂送于他的两只短铳,准备与后金军决一死战。这千余人两排过后,虽然打死打伤后金军两千有余,可后金骑兵也已冲到明军阵前不足百米,他们取出了强弓劲弩,予以还击。

  满桂见吴襄及其手下在这平原中毫无掩身之地,在后金军的骑之下只能成为活靶子,马上命后队盾牌手上前掩护吴襄等人,吴襄等人则隐藏在盾牌手身后,继续用手中利器打击敌人。后金大军几万只箭矢仿佛一片乌云落向明军阵营,只听得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虽有盾牌手掩护可还是有几百明军伤亡。明军则同样以箭矢、火统还击,双方各有损伤。后金军在付出近五千人的代价后终于冲到了明军阵前,满桂立即令长手上前,刀盾手后退,以接后金骑军的冲撞。中军中三千长手手持两米五左右的长,喊着口号,分成五排站到了最前列。将长尾端向地面狠狠一砸,在这坚硬的地面上砸出一个小坑,长手便将长尾端抵在坑中,他们紧紧抓住杆,便身呈30度角,斜指前方,在明军阵前树起一道荆棘。后金前锋五百余人已经冲到明军阵前,根本来不及停马,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要停马,连人带马撞在了明军阵上,撞得是头破血。可是后面后金军却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仅有三千人的长阵,抵挡不住后金万余骑兵的冲锋,却同样没有一人后退,一名长兵长将后金骑兵连人带马串成一串,可后面的骑兵马上跟了上来,面以踏向自己的马蹄,他没有退缩,而是起了膛,视死如归。

  很快明军长阵便被冲破阵形,三千长手,活下来的不到千人,可他们也用手中的长,和自己的生命为同伴争取了机会,不但杀伤三千后金军,同时将原本疾驰而来的后金军阻在了阵外。虽然以步兵对骑兵基本上没有胜算,但相对来说对付停下来的骑兵总比对付冲锋起来的骑兵好上十倍。长队阵形一,后面的刀盾手马上顶上,施展起地趟刀法,专砍马腿。而吴襄已经从长队身后又撤到了刀盾兵后面继续用手中火收割后金军的生命。这时左右两翼的后金军也冲杀上来,一万后金军对上五千明军,虽然双方都是骑兵,可明军却远远不是后金军对手,形势甚至还不比中军,已经是节节败退,看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后金军便会冲破明军两翼,对明军中军全面包围。

  眼看已经必死之局,满桂却毫不气馁,虽然明军已经死伤四千余人,便也拼杀了后金军万人以上,这其中吴襄的火队却是立了大功,万人中他及手下起码包办了六成以上。后金大军也早恨透了只会打冷的吴襄等人,可却又拿他没有办法,吴襄等火手永远只是躲在其他明军身后,让后金军有力却无处使,看来若不能将其他明军全部歼灭,想要与这伴小人决战是不可能了。

  第十五章后金大营

  锦州城中的赵率教看到城外明军势危,想要出城相援,却发现在城外四道城门外都有近万后金士卒把守,怕是没等自己这五千余人出城便会被后金军成刺猬,所以也只有在城中徒自哀叹。双方从开战到现在不过一个时辰,后金军凭借强大攻势,不计伤亡,已经成功包围了这仅剩万人左右的明军,皇太极连来铁青的脸终于出一点笑容。

  就在后金上下都以为此将已经是稳胜券时,意外又发生了。只见位于山后的后金大营突然如炸营一般,喊杀场直冲云霄,没等皇太极反应过来,又见大营位置浓烟滚滚。只恨得皇太极差点咬断银牙,好不容易将要来一场胜利,却又突发险情。要知道此次后金征战本就粮草不多,剩下的粮草将够大军回国。皇太极原本打算今与明军决一死战,如能攻下锦州当然好,夺得城中粮草以为军粮,若今打不下锦州,却也只有连夜撤退一途,不然没了粮草的大军如何还能继续征战。可现在锦州城依然屹立于眼前,自己仅剩的军粮全在大营之中,若大营被毁,就算能被包围的这万余明军全部残灭,将来回程中,既无粮草,又无厚衣的十余万大军,不知要被冻死、饿死多少,得不偿失啊。

  皇太极虽有心歼灭眼前这万余明军,可他也知道如何保住大营中的粮草更加重要。代善对这一切也知之甚详,看大营起火,心中也是着急,来到皇太极身边道:“大汗,大营危矣,应速派援军!”皇太极点点头,眼看到手的胜利果实却不得不放弃,这叫他如何甘心,不过他还有一定侥幸心里。他不相信,这在关外,明军还能有多少人马来援,眼前这两万人怕已经是极限了,再说大营还有多尔衮的正白旗近万人和几千辎重兵守卫,就算袁崇焕将宁远城剩下的两万明军派来,也能抵挡一阵。最后他终于舍不得既将到手的胜利,命代善率正红旗万余人马立既回援大营,同时传令阿敏,派部分士卒回援,他则率两黄旗及镶红旗共计四万余人继续围攻明军,誓要将这股明军一网打尽。代善得令后,马上掉战场上的万余正红旗将士,明军却因此得到了一丝息的机会,不过明军此时已仅有不到万人,在四万后金骑兵的包围中,决无幸理。

  代善很快整军来到锦州城下,会合了阿敏派来的五千援兵,一万五千骑兵浩浩开往山后的后金大营。可刚走没多远,还没到山头附近,却见从山后冲出一支人马,虽然双方相距还有几百米,对方也没有打出将旗,可凭其衣着打扮,代善还是认出了这队人马竟是后金军。代善心中一惊,没想到明军真有如此实力?竟在这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内,将多尔衮近万正白旗士卒及几千辎重兵打得落慌而逃。代善也不敢轻举妄动,忙令万五大军原地止步,不到一刻钟,这队溃兵已经来到代善大军眼前。领头的正是多尔衮,他此时却是一副狼狈,头上铁盔早不知丢到那里去了,身上甲胄也是破烂不堪,上面还有几道刀痕清晰可见。代善虽然对多尔衮没有什么好印象,不过此时却也无瑕饥讽于他,大声问道:“前方到底发生何事?”

  多尔衮驱马一直冲到代善面前,才勒住马缰,停下马来,气,断断续续的回道:“明…明军…袭营!”代善一听,果然不出所料,心中却担心粮草,追问道:“敌军有多少人?何人领军?粮草可还无恙?”

  多尔衮听闻此言,浑身都是一抖,仿佛刚才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心中不想回忆起来。直到代善又追问了一遍,多尔衮才答道:“来人,来人有五千之众…”一听来人只有五千人,代善松了口气,可多尔衮随后接着道:“领军的却是那吴三桂!”

  “什么?吴三桂?怎么是他?”代善一听“吴三桂”这三个字虽不至于像多尔衮一般浑身发抖,可也觉头痛。这个吴三桂自宁远出名以来,仅仅不到一年时间,直接、间接死在他及其部下手中的后金官兵上至大汗努尔哈赤、贝勒莽古尔泰,下至普通士卒,已经有几千之众,已经与宁远大战前,后金伤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后金官兵已经送了吴三桂一个响亮的称号…魔狼,形容他仿佛有种魔力一般,后金军中无论谁碰上他决无好下场,又说他像狼一样,隐忍、凶残,平时你找不到他,可一到关键时刻他就会带着他的狼群出现。莫非这个吴三桂真的是后金克星?而此时他们口中的魔狼吴三桂却正带着其百名亲卫和近千明军士卒骑着高头大马,站在原本属于后金的大营上,其身后还有四千多打扮各异的壮汉,与三桂手下一样手持新式火,站立于山岗之上,打量着这后金大营。

  更不可思意的是,在这本来应是战火硝烟的战场上,竟还有五千多普通百姓,虽然个个衣裳不整,面黄饥瘦,可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忙着搬运后金大营的金银粮草等物,那怕就是营中一个小小的汤匙也不放过。三桂坐在马上眼见这些普通百姓如同过年一般,兴奋不已,他心中也是一阵喜悦,总算没有辜负这些百姓对自己的厚望。至于三桂如何到了这里,他身后那四千壮汉是何来历却是别有因由。三桂率部下自在杏山驿附近救了满桂等人后,便与满桂分手,又率人回到锦州附近,以待战机。没想到,皇太极却因久攻锦州不下,竟率大军转攻宁远。

  三桂得知此信后,却是大为放心,宁远不仅军卒是锦州一倍,且大炮更胜锦州,火器也十分充足,更有袁崇焕亲自坐阵,后金军在锦州前都没能讨得好去,去了宁远只能是自讨苦吃。锦州只留有代善的两红旗负责围城,此地既无战事,宁远又无担忧,三桂干脆率人寻路北上,想要打击后金的小部队,没想到此去百里左右,却是连一个后金士卒也没看到,反倒是大军回程到杜家屯时,引出了几百名躲在路边深山中的大明百姓。这些百姓都是听从了明军号令,从村中准备撤往锦州城的,可拖老扶幼速度太慢,被后金大军赶了上来,无奈只好躲入了深山,希望等后金大军撤去再重建家园。这些人在山中躲了半个多月,带的干粮已经吃光,几天来只能靠在山中采些野菜充饥,可天气越来越冷,再在山中呆下去,怕是要被冻死山上。他们只好又来到大路边,准备看看形势,最好是能撤回大明城中。

  没想到却遇到了三桂这支骑兵。百姓此时一见明军真是尤如见了亲人般,跪在大跪两侧,痛哭涕,只希望这支明军能发发善心,救助自己,免得死于荒野。三桂勒住战马,跳下马来,一位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人走了出来,来到三桂面前道:“军爷,行行好,给我们点粮食吧,只要一点就行…”三桂伸手将马上干粮取出,交给老人,道:“大爷,你们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怎么会在这里?”

  那老者颤抖的接过干粮,老泪纵横,原本只是报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才走出深山,没想到竟真的遇到了自己的军队,听吴三桂问话,哽咽着道:“老汉姓谢,本居住在塔山铺附近,听说后金贼酋来了,我们附近几个村的都出来逃难,想到锦州城避难,没想到半路看到后金贼酋,只好躲进山里。”三桂看到这些衣裳褴褛,面黄饥瘦的大明百姓,心中一痛,他们为了不让后金大军得到一粒粮食,毁家出逃,最后却只能躲入深山,性命难保,衣食堪忧。谢老汉说完,拿着干粮却不吃,而是将干粮递给身边一个年青的妇人,道:“小翠,快拿着给孩子们分分。”

  那叫小翠的妇人却没接干粮,而是道:“爹,你都三天没吃东西了,你先吃吧。”“胡说,我这把老骨头都入土半截了,孩子才是咱的希望,只要孩子没事,我就是死了也瞑目了。”老头一番话只说得三桂心中难受无比,含泪道:“大爷,你放心,只要有我们一天,就必定保着各位无事。”

  后面千余士卒也早已下马,听了这话心中难过,看到这些可怜的百姓,难免会想到自己家中的父母儿,将心比心,同是大明百姓,如何能不心生同情。没人下令,这千余士卒却纷纷取出本已不多的干粮,到这些百姓手中,没想到这些百姓却后退几步不接干粮。三桂心中不解,看着老头,问道:“大爷,这是为何?”那老头道:“军爷,我们只是些普通百姓,吃得再也不能上战场杀那些后金贼酋,只要给我们点吃的,不让这些孩子饿坏就行,他们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我们这些大人在这山中找点东西也饿不死,只盼军爷们吃得的,上战场多杀几个贼兵,早将他们赶回老家,我们就高兴了。”

  三桂没想到这些已经饿得连走路都费力的百姓却如此大义,双手紧紧抓住大爷的手,双眼含泪,却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三桂才强忍激动的心情,道:“大爷,我们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身为大明的军人,上不能保护大明彊土,下不能保护大明百姓,还要我等何用?大爷,你叫老乡们先吃点,然后跟我们一起上路回锦州。”谢老汉等人对此当然是求之不得,在三桂等人反复劝导下,这几百名百姓才吃了些干粮,跟随三桂一同上路。好在三桂等人都是一人双马,这些百姓长年生活在关外,基本上人人都会骑马,大军速度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不过既然在这里遇到了这些百姓,那山中定然还有逃难至此的大明百姓。三桂不忍这些百姓在这荒山野岭中忍饥挨饿,便派出两只小旗,沿路来回巡查,务必要将这些逃难百姓集中到一起,以便救援。三桂带着谢老汉等人第二天便回到锦州城东南方的松山堡山上隐蔽起来,锦州城外尚有几万后金士卒围城,想要进城是不可能了,而三桂等人所带粮草本就不多,加之第二天,派出去的两只小旗有士卒又带回两百余名百姓,而且听这些百姓说,还有近万名大明百姓躲在山中,两只小旗已经进山去找了,想来过几天就会回来。到时千余军卒,再加上近万百姓,现在的这些粮食就算全军只喝稀粥,怕是也撑不到三天。为此三桂忙亲兵快马加鞭返回中后所联系叔父吴迪,请他派船运粮到松山堡附近海上接应自己。三天后,两支小旗竟陆继带回万余大明百姓,虽然其中老弱病残居多,可也有几千壮汉,大家在山上勉强撑了两天,喝了两天稀饭,可到了第三天三桂已经是一粒米也没有了,就是想喝粥都不可能了,真是愁煞了三桂。

  正在三桂犯愁之际,当派去求援的亲兵竟带了二百名壮汉回来,只见这二百壮汉个个膀大圆,古铜色的脸宠一看就是长年经历风霜晒,肩上还扛着只袋子。领头的却是三桂的族兄吴力。这吴力长三桂十岁,早在几年前便随吴迪经商,现在已是吴迪手下得力干将,这二百壮汉也是吴迪船上水手。三桂一见吴力心已放下大半,果然吴力及这二百壮汉肩上扛的正是粮食,这几千斤粮食可是解了燃眉之急,足以让这万余百姓好好吃上几顿饭。吴力又告诉三桂,叔父吴迪得到消息后,率十艘大船连夜赶路,按照三桂的吩咐,船上还载着近二百万斤白米和同样份量的草料,此时就停在不远的海上,并问三桂道:“三桂,叔父带来的粮食足够了,不知你是打算继续在此驻守,还是将这万余百姓运回到中后所安置?”

  三桂想了想,却没有马上答复,此时后金大军虽然去攻宁远,可锦州之围仍然未解,自己当然不能就此离去,倒是这些百姓,如果回到中后所,自己的冰凌山庄又可以扩大几分。不过他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他让吴力等这些百姓吃完饭,由他们自己决定。吃过饭后,三桂将情况一说,这些百姓真是喜出往外,他们从来没敢想此次竟还能活下来,而且竟还有机会回到大明的领土。这些百姓商量了一会,最后还是派三桂最初遇到的谢老汉代表大家上前答话道:“军爷,小的们也想为我大明尽分力,可我们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怕是不但帮不上忙反而拖累大人,因此我们商量着,我们这些老的小的就随大人先走,那些年青人却还想跟随大人尽一分力。”老者说完,周围的年青人已是纷纷叫嚷着:“大人,让我们留下吧。”“是啊军爷,只要老人孩子安全了,我们就是死在这里也瞑目了。”“就是,那些后金狗拼死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

  三桂正愁自己势单力薄,虽然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可此时后金大军不再分兵行动,自己这千余人实在是啃不动那些动辄上万的后金骑兵,而这些长年居于关外的汉子,只要给他们一把刀就马上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就连那些女人也没有不会骑马箭的。遂含笑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便留下吧。”这些百姓一听可以打后金,个个兴高采烈,最后留下近五千青壮男女,其余五千老幼随吴力返回海边,准备乘大船直下蛇务山。

  众人走后,三桂从手下出一支小旗统领这五千人,准备在后与后金战场争雄。没想到刚过一个时辰,负责送人的吴力竟又回来了,而且同时带回四千多装备了长的壮汉。一问才道,原来吴力带回五千余人,虽有十支大船,可也乘坐不下。船上的水手一听三桂要继续留在这里打金狗,个个磨拳擦掌,纷纷向吴迪请命,要求下船打仗。吴迪本来正为这五千余百姓犯愁,一听此话,暗道:正好,这些水手随自己长年奔于海上,各式海盗也没少见,三桂发明了新式长后马上给自己送来一百只,以后又陆继送来几千只,已经将这些水手全部装备上,一些小头目不仅有长,以前三桂送来的火铳也别在间,自从有了这些新式装备后,着实打了几场大胜仗,如今附近一带海域已经是吴迪的天下,再没人敢来打秋风。有这些水水帮三桂自己更加放心,而且他们下了船,这五千百姓也就有地方安置了。最后各船除必要水手外,其余水手由吴力率领来找三桂,因不知这仗还要打多久,所以将船上共四百万斤粮草也般了下来,此时正堆放在岸边。

  三桂听到此处,真是好比睡觉有人送来枕头,正愁实力不足,这不,马上有人送来人马,四千装备了新式长,并久经战场的卒,足顶得上后金一万兵马,这下子终于可以与后金大军打上一场了。三桂带人粮草运到山上后,便带着这万余人便在这山上安营扎寨,以待时机。没几,下山的哨探便带回消息,皇太极率领十几万大军在宁远城前惨败而归,损失惨重,如今已经在返回锦州的途中,估计今晚便可到达城下。三桂估计,这皇太极在宁远城没计到便宜,必不甘心就此撤退,想来明锦州城下必有一场战,遂命人马上埋锅造饭,连夜行军,直奔锦州,希望可以帮得上忙。

  为了不打草惊蛇,众人吃过饭后又休息了两个时辰,好在今天夜里天空云密布,雪前天气并不寒冷,就连只穿了件夹衣的几千百姓也不觉得如何,直到‮夜午‬时分,大军才向锦州行去。从松山堡到锦州不到70里,众人又都是心中憋了股劲,行军速度极快,只用了一个半时辰便已赶到锦州城西南处。三桂命众人趁着天色还早,原地休息,并派出哨探去打探后金消息。直到天色蒙蒙亮时,才被后金大军集合的号角惊醒。不过此时三桂反倒不急,相当初二十余万大军围了几天,这锦州城却依然无恙,如今后金连番大败,士气更不如当初,又如何能攻下这座坚城。派出去的哨探传回消息,后金十几万大军正在锦州城前集结,看来是要强攻锦州城。三桂明白,自己此时虽说已有万人,可除了原来的千余骑兵外,其余九千人中有四千原来却是水手,另外五千根本就是普通百姓,要想在平原上与后金决战,怕是占不到便宜,那就只能出奇着。

  既然后金大军都已去攻城,大营必然空虚,三桂命所有人小心行军,悄悄绕过锦州城,向后金大营行来。为了躲避后金派出的哨探,众人绕了几十里路,直到正午时分才来到后金大营附近。可三桂却听不到前方战场的撕杀声,知道其中必有变故,命人打探才知道,原来是宁远派来援军,后金大军正准备守株待兔,收拾这两万明军。既然如此,三桂却也不敢轻举妄动,本来相趁十几万后金军与锦州城明军纠之际,趁火打劫,一举攻下后金大营,可现在十余万后金军下列阵以待,若是冒然行事,自己可是要面对十余万后金大军,当然不是对手,所以也只好继续静待时机。三桂没想到这一等竟等了一个多时辰,派出的哨探才回来报道,宁远援军已经赶到城下,正与后金大军对峙。

  果然不到片刻,便听到前面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想来双方已经战。三桂再不迟疑,命全军收拾行囊,准备突袭后金大营。负责打头阵的当然是三桂及属下千余骑兵,后面是四千水手,五千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只能跟在最后,以做疑兵。此时的后金大营却是一片寂静,为防止被明军大炮攻击,大营离前线甚远,后金军卒上至皇太极下至多尔衮从来没想过明军此时还有能力偷袭大营,所以整座大营防卫如同虚设,这更方便了吴三桂行事。三桂率部潜行至大营不远处,此时已经来不及与派入多尔衮帐下士卒联系,不过三桂相信,他们一定会做出最恰当的反应。看大营中毫无准备,三桂命千余骑兵上马,撑起吴字大旗,呼啸着冲向后金大营。营门口负责守卫的十几名后金士卒虽见不远处冲来一支骑兵,头前一杆吴字大旗随风飘扬,可他们直到此时也没反应过来,是有人袭营,正在纳闷,这支骑兵到底是谁的部下,后金大军中可有吴氏将领?没等他们想明白,三桂已率人冲到近前,冲在最前面的三桂左手握缰,右手持四尺左右的马刀,一刀下去,已是鲜血淋漓,跟在三桂身后的旋风狼骑也喝出口号:“旋风狼骑…,有我无敌!”

  这些后金士卒一听此言,方醒悟过来,没想到竟是魔狼来了,一时间恨不能多生两条腿,喊叫着,纷纷向营中跑去。

  正在营中休整的正白旗将士听到这些士兵的呼喊声,纷纷出营观望,多尔衮也从大帐中出来,远远便看到营门口附近一杆吴字大旗正向自己冲来,多尔衮此时已患上恐“吴”症,再一听到旋风狼旗的口号,不用问也知道,此次来的一定是吴三桂。三桂派到多尔衮身边的护卫真是忠于职守,时刻不离多尔衮左右,这不,八名护卫正满面笑容站在多尔衮身侧,看着一脸惊慌的多尔衮,其中一人上前道:“大人,如今敌势甚大,我等不如先行后退,后再战。”多尔衮那敢说个不字,只是心中还有犹豫,眼看三桂此时不过千人千骑,而此时大营中却有一万多名官兵,如果就些撤退,后如何向皇太极待。正在这时,三桂等人已弃刀用,这长的威力多尔衮曾在宁远城下见识过,杀伤力极大,可既便如此,自己率万余人却不战而退,将大军粮草全数交给明军,后定难逃责难。没想到借口马上就来了。从后金大营营门口处又拥进几千壮汉,并且个个手持长,牢牢守住营门,而三桂却已率千骑在这后金大营中任意驰骋,根本没有人可以阻拦他们片刻。

  营门口处的几千壮汉也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向营中推进,他们身后竟还跟着几千人,如此以来,此次袭营人数已超过万人,且有三桂领军,多尔衮终于可以痛下决心,全军撤退。从三桂冲进大营,到多尔衮下令撤退不过一刻钟左右,可营中万余后金士卒在毫无防备之下,已损伤两千有余。这些后金士卒在面对三桂这只魔狼时,根本提不起半分反抗之心,此时终于可以撤退,纷纷丢下手中兵器,有的甚至去身上盔甲,生怕跑得慢了,被三桂追上。众人顾不得寻马,全凭两只腿拼命逃跑,可又怎么跑得过快马,多尔衮此时却在几名“护卫”的保护下跨上战马,撤出大营。只苦了后面的几千普通士卒,被三桂从后又击杀不少。多尔衮等人拼命逃跑,直到遇到来援的阿敏才止住脚步,可此时万余兵马,全身而退的不过三四千人,其余众人却已尽数被三桂等人斩杀。

  三桂杀退了后金士卒,跟在后面的五千百姓,马上开打扫战场,能拿走的尽数取走,拿不走的便堆在一起,一把火烧成灰烬,决不给后金留下任何可用之资。四千壮汉取来后金战马,摇身一变成了骑兵,五千百姓也取来后金士卒丢下的刀、弓箭全部武装起来。阿敏问过情况后,一听袭营的竟是三桂,更可怕的是其手下竟有近万人,想当初这个吴三桂仅率五十余人便在莽古尔泰万余大军中杀进杀出,不折一人,如今却有万人,自己手下也不过万五,自己能是其敌手吗?想及此处,阿敏更加不敢妄动,马上派人去禀告皇太极,他自己却率人原地布阵,生怕三桂率人冲杀过来。皇太极得报也是大惊失,若是他人别说率万人,就是率十万大军,自己也不会胆怯,可这吴三桂却不能以常人来衡量,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却因这吴三桂又显波折。

  要知这大营所在位置却正是后金返国的唯一道路,此时被三桂占领,真是如鲠骨在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若不能击退吴三桂,这十余万无粮少衣的后金大军,在此天寒地冻的野外,如何坚持下去。此时皇太极再也顾不上歼敌,马上传令,全军集合,并通知代善不再围城,马上与阿敏会合,皇太极暗道:你吴三桂就是再厉害,我就不信仅凭万人可以抵挡得住我十几万大军冲锋。被围的满桂和吴襄等人对后金这一举动大为不解,明明只要半个时辰自己这仅剩的几千明军便得战死杀场,可没想到这后金军竟说撤就撤了,劫后余生的众明军一时间喜极而泣。  WwW.NiUdUnXs.CoM 
上一章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下一章 ( → )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小说网免费提供醉死梦生的小说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