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宋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
|
牛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 书号:25292 时间:2019/4/3 字数:2763 |
上一章 理管域水 章五十八第 下一章 ( → ) | |
虽然⽔分蒸发量的概念对宋人来说很难理解,但只要说明植被对于⽔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的功能虽然也不难解释,但对从未见过沙尘暴的江淮地区百姓来说,就算明⽩他们也不会在意。)的预防作用,他们就应该能够理解植被保护的重要。 而其中的道理不难解释,农民也容易理解⽔土流失的危害,再加上赵旉如今在特区的威望已经相当之⾼,所以保护植被的重要很快便为特区的官吏百姓所接受。相对来说,马鞍山等山区丘陵地带的居民更容易理解,所以赵旉说得较为清楚,而平原地区土层较厚,赵旉便只提⽔土流失会将肥沃的土壤冲走而令庄稼减产这一点。 而必须保护湖泊等⽔域的缘由就更难说清楚,因为大部分原因都与⽔分蒸发量这一概念有关。最后赵旉无奈地放弃了对沼泽地的保护,而只保护湖泊和河渠,理由则是其在防旱抗涝中的大巨作用,以及⽔运相比陆运而言极为低廉的运费。 河渠湖泊在防旱抗旱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就算赵旉不说,也没几个人不知道,但防洪中的作用就没几个人清楚了。为此赵旉专门画了几幅示意图,虽然其中因⽔分蒸发量大增而产生的气候调节作用被赵旉忽略了,但他的讲解依然证明了河渠湖泊对防洪的大巨现实意义。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是先想通洪⽔是怎么来的?是天上直接下来洪⽔将房子冲垮的吗?显然不是。”赵旉准备先将这个问题解释给一些聪明好学的生学知道,再由他们向同学和特区百姓作科普宣传。 “大家都知道,土壤可以昅⽔,但土壤昅⽔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即使没到这个极限值,它昅⽔的速度同样有一个上限。而当一块土地上方降雨的量大到超过该地土壤昅⽔的容量,或者是降雨的速度超过土壤昅⽔的速度,那么便会形成积⽔,积⽔多到一定程度,便是所谓的发洪⽔了。”赵旉继续讲解道。 接着,赵旉又画了三幅示意图,第一幅是平地,他用自制的教鞭指着说道“其实,如果你们有时间做个试验,就会发现若是平地的话,即使再大的暴雨,积⽔深度也相当有限,至少淹死人是本不可能的,那为什么会有令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大洪⽔呢?你们看下第二幅图就明⽩了” “是因为⾼地的雨⽔全都汇集到了洼地!”看到第二幅图中的⾼山和湖泊(其实也就两条线,一条横着的S型曲线,和代表湖面的一段直线),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快便全明⽩了。其中更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连赵旉下面要说的话都想明⽩了“我明⽩了,若是没有湖泊,洪⽔便会淹没洼地。呃,不对,应该这么说,只有洼地是湖泊时,人们才能全安还是不对,应该说是反正那些洼地迟早要被洪⽔淹没,不如让它们成为湖泊,也算是变废为宝。” “说得很对,而且湖泊还能引⽔灌溉,对防旱大有帮助,再加上湖区⽔产丰富、又可以提供便利的⽔运,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湖泊,而不能急功近利,为了增加一点田地面积便围湖造田。”赵旉相当⾼兴地赞许道,同时还作了一定的补充“你们都学过如何计算面积和体积,所以应该可以理解,湖泊面积越大,发洪⽔时⽔位上涨的⾼度便越小,危害自然也就小了” 看到大家都明⽩了,赵旉便开始讲解第三幅示意图,他画的是培⾼田地的纵切面,因为这正是他理想中旱涝保收田的最好模板。 培⾼田地在作了一番调整后产量大增,第二季小麦的平均亩产超过了三百七十斤,而最⾼亩产甚至达到了九百余斤,并且这其中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毕竟现在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而已。 由于这是培⾼田地技术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国中农业生产作出贡献,⾝为技术引进者的赵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喜悦和骄傲 赵旉有些得意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平原上,由于各地⾼度差异很小,洪⽔难以下怈,只要雨⽔稍大,田间积⽔就在所难免。虽说房屋和人畜未必有事,但若是庄稼被淹坏了,对农民来说依旧是灭顶之灾。可是,如果开挖了⾜够多的渠道的话,那又会怎么样呢?” “首先,雨⽔会优先聚集到沟渠里,地上的积⽔自然会少很多;与此同时,田地被垫⾼,自然很难被淹没,即使较大的洪⽔,对农田也很难构成多大的威胁了。而且沟渠里的⽔可以很方便地引来灌溉,几乎是旱涝保收,另外河泥还可以肥田,想不丰收也难啊!”看赵旉现在这神情,培⾼田地技术虽然还不成,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大面积推广了。 这也难怪,虽然培⾼田地的实际亩产并不像统计出的数据那样眩目(因为沟渠的⽔面不能种植作物,若将它们的面积算进去一摊薄,也就增产一成左右。),但毕竟是比传统种田技术要⾼产一些,而且将来亩产还会进一步增加。再加上这些⾼产田还都能旱涝保收,比起传统的农田实在优越太多了 同时,渠道里面虽然不可以种植庄稼,却可以养鱼养鸭,不但能够改善农民的营养状况,还能增加他们的收⼊。将这份收益也算上,培⾼田地的优越就更明显了。 再加上渠道可以改善气候,调节生态,其主⼲渠道还可以作为运河使用以便利通,这价值就愈发难以估量。 而且,以培⾼田地为基本模块的运河⽔网系统也是陈规所创立的“综合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军事上的意义甚至比经济和生态效益更大。只要将边疆地区的田地都改造成这种形式,那些仗着骑兵优势践踏中原的蕃族将会寸步难行。当这些田块扩张到他们老家的时候,任凭他们如何悍勇,也只能等死了 可惜的是,这一重要农业技术的局限也是不小的,所以本不可能推广到整个国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宋境內大多数百姓都是吃大米的,特区位于长江下游,就更是如此,而培⾼田地必定是旱田,如果在长江中下游推广过度培⾼田地技术,⽔稻产量势必锐减,而占城稻这样的旱稻又非常难吃,宋朝生活⽔准较⾼,百姓可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只要吃便満⾜了 不过从当初刚开始试验培⾼田地技术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年多,赵旉现在也总算想到了变通的方法。他打算只将特区境內三分之一的田地改成培⾼田地,毕竟宋朝百姓富裕是没错,但那只是指自耕农和市民,而大量无地少地的佃农还是相当贫苦的。以他们的消费能力,尽量增产才是王道。 那些保留下来的⽔田基本照旧,但赵旉却打算建设起发达的运河网(注1),这样一来境內运兵的速度将快得惊人,而且耗费也会大大降低,虽然初期投资大一些,但长远来看是值得的。而⽔田地区本来就不利于骑兵行军,只要运河网建立起来,就算没有培⾼田地系统中的深渠,防御也完全可以放心。 注1:不是大运河那种可以航行千吨大船的,能让载人百十个的中等船只通航即可,工业⾰命前的英国就能做到,没理由人力更加充⾜的大宋做不到,何况特区境內本就河网密布,有大量的天然河道可以利用。 WWw.NIudUN xS.COm |
上一章 医宋 下一章 ( → ) |
医宋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医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医宋小说网免费提供从小不会爬的小说医宋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