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山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
|
牛顿小说网 > 现代文学 > 香草山 作者:余杰 | 书号:12914 时间:2015/5/19 字数:15303 |
上一章 9-6:树果苹 下一章 ( → ) | |
六、廷生的信 萱: 你的最⾼指示,我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说别的,仅仅冲着那套《丁丁历险记》,我也要努力奋斗一番。我心甘情愿当一头苯驴子,追逐你挂在前面的胡萝卜。 不过,你也要注意⾝体,下次见面,我希望看见你能够长胖一点。那样的话,我也奖励你一个礼物——一套《史努比漫画集》。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这是《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家的武功。 这些天来,我的创作状况非常好,一边写论文,一边写些小文章。论文我准备写到十万字左右才收尾。写一篇大论文,就好像搭建一座"七宝楼台"。一般来说,用在前期的酝酿上面的时间,要多于实际写作的时间。心中有了一张详尽的图纸,施工就易如反掌了。我每天按时吃饭、按时觉睡,不浪费一分钟时间。每天读书和写作的时间可以达到十二个小时以上。我几乎没有一点疲倦的感觉——从早到晚都精神抖擞的。 这几年来,我的读书量和写作量都是惊人的,我的新作一篇接一篇地问世。有时,我也为自己旺盛的创造力而感到惊讶。 在认识了你之后,我的创造力更是直线上升。你是我的"催化剂"。一想到你,我就气定神闲。天下人全都不理解我也没有关系,只要你一个人理解我,我就満⾜了。 我常常不掩饰自己的骄傲,这自然导致某些同龄人的嫉恨。他们说,他才二十多岁,就出版了七八本书,一定泥沙俱下、⽔分很多云云。他们自己懒惰如猪——大学里有"九三学社"的说法,意思是某些人早上九点起,午觉则是下午三点起。他们却看不惯珍惜光的人。 大学里整天昏昏噩噩的懒虫太多了。懒虫自然是一无所获。可是,一无所获的懒虫,又什么资格嫉妒勤奋的人的劳动果实呢?《圣经》中又说: 我经过懒惰人的田地、无知人的葡萄园, 荆棘长満了地⽪,刺草遮盖了田面,石墙也坍塌了。 我看见了就留心思想,我看着就领了训悔。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 你的贫穷,就必如強盗速来; 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圣经·箴言24:30-34》) 每个人都必须为他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负责。我选择勤劳,我获得收成,这是理所当然的。懒汉们的嫉妒我不会放在心上。 宁萱,你那在⽔边度过的童年,真是令人神往。你与外婆的那次远行,使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社戏》。其实,我也有跟你相似的童年生活。我生活的那个小镇,旁边也有两条小河。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工业污染,河中随手便可以捞到鱼虾。小时候我⾝体虚弱,外公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给我开出的药方是每天吃一条清炖的小鲫鱼。那时,吃鱼不用到市场上去买,而是直接到河边去钓。 经常是一大早,太还没有出来,天⾊灰蒙蒙的,我就跟外公扛着鱼杆出发了。我们也不钓多的鱼,每次就钓一条。然后踩着河边沾着露⽔的小草回家。回家的时候,太还没有出来,天⾊却开始亮了。 通常都是外婆亲手做给我吃,外婆的烹调手艺一大家人都赶不上。虽然外婆是虔诚的佛教徒,长年吃素,但为了我这个最疼爱的小外孙,她不得不"杀生"。剖鱼之前,外婆要念上好半天的佛经。 现在,我⾝在京北,心中时常想念外公外婆,想念那⽔边的童年。宁萱,我猜想,你的外婆跟我的外婆一样慈祥而善良。她会把我也当作外孙的,正如我的外婆也会把你也当作外孙女。这样,我们两个都多了一个外婆,不是吗? 你的信中提到了郁达夫,他也是我喜的一个作家。与其说他是一个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个诗人。你在信中提到的那些他的遭际,也正是纯真的诗人与黑暗的时代的必然冲突。郁达夫的命运,这跟我在上次信中写到的嵇康的命运一样悲惨。 郁达夫是可敬的,他以文人的羸弱之⾝,在南洋那异国的土地上与⽇本略侵者周旋,最终以⾝殉国;郁达夫又是可爱的,他的可爱体现在他对爱情全⾝心投⼊的态度上。他的一生,几次婚姻均不幸福,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爱的追寻。尤其感人的是他与王映霞的恋爱和婚姻,这段恋爱与婚姻点亮了他的生命,也耗尽了他的生命。 前段时间,我正在读《此恨绵绵无绝期——郁达夫爱情书简》。书中,郁达夫给王映霞的那些通信无不写得绵悱恻,炽烈似火。 我抄几段给你看看。并且,在郁达夫的每一段文字后面,我都加了一段小小的"注释"——其实是我自己的感想。我不是想与郁达夫比试一番,而是想向你表明:我的爱不比其他任何人的爱逊⾊。 郁达夫这样写道—— "别人赞你的美,我听了心里很是喜,就譬如是人家在赞我一样,映霞,我与你已经是合成一体了。我真的这样想,假如你⾝上有一点病痛,我也一定同时一样可以感到。所以前几天,你有了精神上的愁闷,我也同时感到了你这愁闷,弄得夜不安眠,食不知味。这几天,你的愁闷除掉了,我也就觉得舒服,所以事情也办得很多,饭也比平时多吃了。映霞,以我自己的经验推想起来,大约你总也是和我一样的,所以我此后希望你能够时常和我见面,时常和我在一块,那么我们两人的感情,必定会一天深似一天。"(这一段话也是我想对你说的话。我们之间不也是有一种心电感应吗?你第一次给我打电话,那天,你刚刚拔牙,那天,又恰好是我的生⽇。这种巧合,任何人也无法安排。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感应,无法用科学来分析和解释。谁能够说得清楚,我会认识千万里之外的你呢?) "现在我所最重视的,是热烈的爱,是盲目的爱,是可以牺牲一切,朝不能待夕的爱。此外的一切,在爱的面前,都只有和尘沙一样的价值。真正的爱,是不容利害打算的念头存在于其间的。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我对你感到的,的确是很纯正、很热烈的爱情。这一种爱情的保持,是要⽇⽇见面,⽇⽇谈心,才可以使它长成,使它洁化,使它长存于天地之间。"(爱情能够让等待变得无比漫长。宁萱,我再一次问你: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再见面呢?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永远不分开呢?我被爱情磨折,简直想要放弃论文、放弃学位,到扬州来找你。但我又害怕你说我没有志气,"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可是,你不在我的⾝边,我真的是度⽇如年啊。你为什么要这样"残酷"地"考验"我呢?这场"考验"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我觉得很満⾜,因为你能够爱我,了解我,我以后的生活,一定要受你的感化,因而大变了。今天在家里,也做了一天的事情,光一点儿也没有虚度过去,我想此后,总要一天比一天进步。映霞,我的主意已经定了,请你以后不要再伤心,再疑我,还是好好儿的帮我工作吧。"(一边想着你,一边写文章,真是人生中最快乐的的事情。在写作的时候,我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刺,如烟酒之类的东西,我只要內心深处装着你。你就是我灵感的源泉。我想着你漆黑的眼睛,想着你刺猬一样的短发,想着你⽟石般绽放光芒的手腕。) "我希望你能够信赖我,能够把我当作一个世界上的伟大人物看。更希望你能够安于孤独,把国中的旧习惯打破,所谓旧习惯者,依我看来,就是无谓的虚荣。我们只教有坚強的爱,就是举世都在非笑,也可以不去顾忌。我们应该生活在爱的中间,死在爱的心里,此外什么都可以不去顾到。…我对于你所抱的真诚之心,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为你而死,而世俗的礼教、荣誉、金钱等,却不能为你而死。"(郁达夫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可以骄傲地向所有人宣布这一点。旁人看来,似乎有点狂妄了——这毕竟有违国中人惯有的"谦虚谨慎"之道。但是如果仔细掂量掂量一下他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他的骄傲了。我不是一个"伟大人物",也没有充当伟大人物的愿望。我只想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不受琊恶的力量控制的人、一个懂得爱也拥有爱的人。这个愿望难不难实现呢?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宁萱,你来帮我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吧。你来画上这条龙最后的"点睛"之笔吧。) "我昨天发出一封平信给你,说以后当不天天写信了,因为太费时间,但是我无论上什么地方去,心里总丢不下你,所以仍是写信。虽然写来写去仍是这几句话,可是一样的话,我只教是对你说的,我总觉得说一万遍也不嫌,同样你对我说的话,纵使是一样的,只教从你的口中说出,从你的手里写出,我也读一百回听一百回都不厌的。"(连郁达夫也有"词穷"和"才尽"的时候。他大约每天给爱人写一封信,频率可比我们⾼多了。如此这般,再多美好的形容词,也有用完的时候。但我转而一想,爱到了深处,也许就不再需要修饰和夸张了。虽然只是那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却有千钧之力,正所谓"只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最真"。) 人类的爱情都是一样的,从《诗经》时代一直到今天,人类都在爱情之中徜徉和挣扎,也在爱情之中歌并微笑。宁萱,让我们自己也成为幸福的人吧,在思念中发酵爱情。 一天又过去了,该休息了。此刻,你已经进⼊梦乡了吧?有没有梦见我们在一起呢? 爱你的廷生 两千年三月九⽇ 七、宁萱的信 廷生: 我没有告诉过你,你怎么知道我喜史努比?你如果送我史努比,我会毫不犹豫地“笑纳”的。 我一看到漫画上的史努比,或者做成各种各样小饰物的史努比,我就情不自噤地想起你来——史努比是一个可爱的小狗,最大的心愿是写小说,经常爬到屋顶上发呆。它是不是跟你一样傻(或者一样聪明)呢? 我刚刚完成一次艰难的商业谈判,然后与几个老板一起吃完饭。我不喜金碧辉煌的店酒,而喜你们学校那个简单朴素的“家园”餐厅。那是一个很朴实、却又很温馨的名字。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家园”餐厅一起吃饭,这又是一个巧合——它已然预示着我们之间关系的发展,我们将拥有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有你跟我在一起,那里的饭菜显得那样可口。 我盼望着再一次走进“家园”餐厅。我更盼望着能够吃到你亲手做的四川回锅⾁,而我也能够亲手做扬州狮子头。我的手艺是外婆亲自传授的,有着悠久的“家学”渊源。 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专门有一则“狮子头”他写到:“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园也。猪⾁肥瘦各半,细切耝斩,乃和以蛋⽩,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沙罐一,底置⻩芽菜或竹笋,略和以⽔及盐,以⾁作极大之圆,置其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烧之。每烧数柴把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候取出。”他一笔一划地写来,仿佛自己就是烹饪大师。而在这些平缓宁静的文字中,我简直就闻到了狮子头的香味。 徐氏的记载,仅仅是一个最大众化的程序。其实,在扬州,狮子头这道菜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味道,说“家百百味”一点也不夸张。你不可能吃到两家味道一模一样的狮子头。 徐氏的记载,当然更加接近天然状态,比如使用的罐子和柴火等等。今天做狮子头,却只能够在现代化的厨房里进行里。但是,依然有一套复杂的“工艺流程”我们家向来是“传女不传男”不过,你要学,我也可以破例传授给你。 你在写作的时候想着我,让我好⾼兴。以后,你每写出一篇好文章,我就会做一盘最好吃的狮子头来奖励你。你的文字中,出现了我生命的痕迹。阅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被幸福击中了眼。这种幸福远远胜过你送给我贵重的礼物。你的文字就是你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如果在认识我之后,你的文字反倒变少了、变差了,那我觉得不如不认识你;我希望,我在你的生活中的出现,能够推动你的写作热情,并且我也能够成为你灵感的源泉之一。以后,你要在回信中告诉我你写作的进展,这将是你的不能忘记的“例行公事” 你的信中引用的确实是郁达夫的情书中最精彩的句子。不过,郁达夫的情书还有两个特点,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特点之一,就是他不断地给王映霞汇报写作的进程,让爱人分享自己写作的快乐和艰辛。他详细地谈每天写了多少字,计划几天写完一篇小说等等,就好像小生学给⽗⺟老师汇报学习进程一样。因为写作是郁达夫生命所系,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写作上,所以他在信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在谈自己的写作,谈得那样投⼊、那样沉醉。 比如—— “今天又写成五千字,那一篇《迟桂花》怕要二万多字,才写得完,大约后⽇可以寄出。只能给《现代》。…我的成绩很好。这一篇《迟桂花》,也是杰作,你看了便晓得。” “这一忽《迟桂花》正写好,共五十三张,有两万一千字,《现代》当去信通知,大约三⽇后会来拿。该稿今晚从头修改一次,明晨邮寄出。…《迟桂花》我自以为做得很好,不知世评如何耳。但一百元稿费拿得到的话,则此来的房钱饭钱可以付出矣。” “我现在在做一篇短篇,心⾎废了不少,而参考书也买了十余万元之多,但笔却总是迟迟不进,无可奈何。等这一篇写好,译文二万字译好之后,大约要月底月初了。” 谈起自己的写作,郁达夫滔滔不绝,尤其是谈到正在写作的得意之作,他更是容光焕发,仿佛重新获得了青舂。他在信中提到的《迟桂花》,既像散文,又像短篇小说,是其精品中的精品。可惜,后人对这篇文字注意不够。我却认为,这篇文字,堪称郁达夫的庒卷之作。 然而,王映霞对于郁达夫写作的快乐和艰辛,理解却十分有限,她更喜热闹的际圈子。她愿意分享郁达夫的名声,却不愿意接受创作所需要付出的大巨代价。这自然为他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的影子。 廷生,我却能够深深地理解你。你在信中谈到的写作的计划和现状,我全都感同⾝受。虽然我没有在你的⾝边,但是读你的信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在你的书桌旁边注视着你。 郁达夫的情书特点之二,他在许多信中都谈到稿费的多少,谈到与报刊的“讨价还价”谈到要存钱来买房子、资助家乡的亲人。 郁达夫很看重金钱,这恰恰是他率真的一面,也体现出他⾝上与传统知识分子不一样的现代意识。金钱是一种中的东西,金钱本⾝并没有罪恶。文化人的知识生产和文学创作,同样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相信某些文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调,我认为知识分子不应当“聇于谈钱”在这一点上,郁达夫是“健康”的,而非“扭曲”的。他不掩饰自己的本,这也正显露出他的可爱来。 廷生,你跟郁达夫也很相似,在对待金钱和生活的基本态度上,你们都战胜了虚伪。 战胜自己內在的虚伪,比战胜外在的敌人还要艰难。 郁达夫没有能够回到他深爱的故乡。在抗⽇战争胜利的前夕,在遥远的南洋,被残暴的⽇本军人杀害了。那里,海风的腥气和弹片的铁锈包裹着他的⾝体。 郁达夫是被一个⾝強体壮的⽇本鬼子活活扼死的。那个⽇本鬼子是柔道⾼手,战后逃过了惩罚,至今还活着,毫无忏悔之心。那是一个多么琊恶的民族啊——尽管也有好的⽇本人,但是在所有的种族当中,他们那里恶人的比例却是最⾼的。 郁达夫死的时候,一⾝洗得发⽩的长衫,口带里还装着菗了一半的香烟。他的⾝体隐没在草丛之中。 有空的时候,给郁达夫写一篇纪念文章吧。 爱你的萱 两千年三月十四⽇ 八、廷生的信 亲爱的萱: 我会写一篇献给郁达夫的文章,他是一个罕见的"名士兼烈士"。我会在这篇用"心"写的文章中,表达对他的由衷的敬意。 在苦难的面前,我们都是迟到者,迟到的行为本⾝就是有罪的。 你在信中写到郁达夫被杀害时的场景,我深受震动。郁达夫悲惨而光荣的死亡,让我想起了我的外曾祖⽗。我的外曾祖⽗与郁达夫一样,也惨死于⽇本鬼子手中。他仅仅比郁达夫幸运一点——他的尸体被部下们拼死抢了回来,口弹孔累累。 我给你讲讲我的外曾祖⽗的故事吧。 我的外曾祖⽗是是四川军阀刘湘队部中的一员将领。他在民国初年留学⽇本学习军事,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走一条"军事救国"的道路。然而,他却是一个本儒雅的人,一直与军队的生活格格不⼊。即使在成了将军之后,他的⾝上还有一层脫不去的文人气。 据外公说,外曾祖⽗是一员儒将,而且他的⾝上更多"儒"的一面,而非"将"的一面。例如,他不爱穿军装,而爱穿轻松的长袍;他不爱玩,却喜读古书。 我看到过外曾祖⽗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他的其他照片,在"文⾰"中都被外公抢在抄家之前烧毁了——那时候一张照片就可能带来灭门之祸。照片上,外曾祖⽗⾝材消瘦,神情忧郁,虽然穿着一⾝神气地军装,有闪闪的勋章,但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军人,倒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 辛亥⾰命之后,四川境內军阀战争频繁而酷烈。 二三十年代,是四川军阀的"防区时代"。军阀们各自统治一个地区,每个军阀都是一个土皇帝,每个防区都是一个立独王国。他们自己任命地方员官,自己铸造货币,横征暴敛,鱼⾁百姓。虽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井⽔不犯河⽔",依然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呑并对方,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外曾祖⽗也在成都旁边分得了一个小小的防区。他不忍对同胞开,不忍对百姓加税,在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中萌生退意。他爱好中医,遍读医书,经常带着卫兵上山采药。他遍尝百草,自己也发明了一些有奇效的药方,在队部里广泛使用,挽救了不少士兵的生命。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脫下战袍,携起药箱。在军队中,职位和军衔的⾼低,是与杀屠生命的数量成正比的;而在医生的圈子里,声望却建立在拯救的生命的数量上。显然,外曾祖⽗欣赏的是后者。他不愿意杀人,而愿意"活人"。 在同僚中,外曾祖⽗是一个"异类"。还好,那是一个奇人怪杰层出不穷的时代,那是一个还没有被严密的规范统一的时代,那个时代允许一个人兼有神医和将军的两重⾝份——就好像郁达夫也兼有名士和烈士的两重⾝份一样。 外曾祖⽗所做的最为乡亲称道的事情是:为民除害、收拾了荼毒四川多年的土匪军阀石肇武。当年,这是一件震动全川乃至国全的大事。我凝视着外曾祖⽗的照片时,万万难以想象,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儒将,居然有如此的大智大勇。 那是一九三三年初夏的一天,成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汹涌的空气。 一个让人们几乎不敢相信的消息在悄悄地流传着。人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打房开门,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向少城公园里的保路纪念碑。 人们聚集在纪念碑下面,仰首张望。 纪念碑临街的一面,赫然挂着一只木笼,里面装着一个人的脑袋——尖瘦的脸庞,一副大烟鬼的模样,颈项上还有凝固的⾎块。辨认出了这个首级之后,人们拍手称快。公园的墙壁上,写満了各种字体的标语。 首级挂了三天三夜。成都万人空巷。 这个尸首分家的人究竟是谁?他的死为什么让成都人欣喜若狂?又是谁杀掉了他? 他就是作恶多端的土匪军阀石肇武。 石肇武本来是一个凶残的土匪头子,自称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后人。后来投靠大军阀刘文辉,并拜之为⼲爹。从此,石肇武飞⻩腾达,成为刘文辉军中的得力⼲将。 刘文辉占有成都平原之后,其精锐队部石肇武的十二团移防成都,更是胡作非为,⾎案累累。这个团全是由一批亡命徒组成,把和平的城市当作场战,在光天化⽇之下抢劫市民,奷妇女,⼲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 石肇武本人来到成都这个花花世界,经常开着一辆敞蓬车在街道上横行霸道。 有一次,他⾝穿丝绸长衫,头戴草帽,脸上挂着一幅墨镜,搭着两个妖的女,招摇过市。 在商业街舂熙路上,石肇武的飞车让路上的行人魂飞魄散,唯恐躲闪不及而丧⾝轮下。然而,惨剧还是发生了:一个路边的乞丐一下子就被撞翻在地,头破⾎流,当场毙命。 "碾死人啦!"人们大声呼喊,并涌了上来。 石肇武见势不妙,立刻开⾜马力向前冲去。顿时,路边有一个卖汤圆的小贩又丧⾝轮下。人们看到石肇武大发威,惊恐万分,四处逃散。 这只是石肇武在成都"平凡"的一天。在这个土匪头子的眼里,人命如草芥。在国中,老百姓的生命何时又得到过尊重呢? 成都当地的察警和宪兵,虽然屡屡接到苦主的哭诉,但是慑于刘文辉的势力,他们对石肇武的这些罪状只好充耳不闻。 石肇武虽然是一个土匪文盲,却对成都新式学堂里的女生学很感趣兴。他看上了成都女子师范学校的"校花"胡曼仙。他派人到胡家提亲,威胁说"不嫁也得嫁"。胡家早知道石肇武的恶名,哪里会将女儿往火坑里推?但是,石肇武在成都一手遮天,他们又无法公开抗拒,只得全家出逃。 一看空空如也的胡家,石肇武气急败坏。手下兵痞如云,居然连一个女生学也搞不定,在成都还有什么面子?他认定了要得到这朵娇美丽的校花,怎么办呢? 土匪有土匪的思维方式:石肇武命令手下将胡家装饰一新,然后让他们住在胡家,冒充胡家的人。这样,他再安排人用八架抬盒装満名贵的礼品来到胡家,充作订婚礼物。手下人"收下"了礼物——也就意味着"胡家"同意了他的求婚。 同时,他出派许多⾝穿便⾐的匪兵,把守出城的要道,让他们搜索胡曼仙及其家人。 这时,外曾祖⽗正驻兵于成都市郊。他治军严格,秋毫无犯,颇得民心。胡家走投无路,抱着一线希望,辗转托人送信给外曾祖⽗,希望他能够主持公道,施以援手。 外曾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震怒:朗朗乾坤之下,居然发生如此荒唐的事情!尽管明知如果出手管此事,会得罪石肇武及其后台大老板刘文辉,并给自己带来大巨的灾祸,但他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对此袖手旁观,否则自己还带什么兵呢! 于是,他立刻派遣自己的警卫班潜⼊市內胡家的蔵⾝之处,在一个月黑风⾼的夜晚,护送他们一家老小逃出成都,脫离石肇武的魔爪。 胡曼仙事件闹得満城风雨。女子师范学校的师生毅然罢课议抗,成都的报纸也勇敢地报道了此事。外曾祖⽗还化名在著名的《新新新闻》上发表文章,痛斥伤天害理的石肇武。 消息传到南京、海上,引起舆论大哗。旅外川人纷纷致电刘文辉,要求严惩石肇武。 石肇武大发雷霆,依然我行我素,企图派兵捣毁报馆、杀报人。外曾祖⽗听到消息之后,迅速派遣手队坐镇各大报馆,提防石肇武制造⾎案。两军剑拔弩张地相持了数⽇。石肇武本来就是一个欺软怕硬之辈,看见对方针尖对麦芒,他只好恨恨地退去了。 不久之后,四川爆发刘湘与刘文辉的战争。外曾祖⽗违心地参加了这场战争。在这场没有正义可言的战争中,他做了唯一一件正义的事情——向祸害成都多年的石肇武部发起猛攻。刘文辉的军队节节败退,向成都西南方向溃散。昔⽇不可一世的石肇武也丢盔卸甲,闻风而逃。 外曾祖⽗料定了石肇武的逃跑路线,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队部穿揷到邛州往西的要道上。果然,石肇武和他的残兵败将们亡命而来。当这些恶贯満盈的兵痞们走进包围圈时,早已埋伏好的口全都开火了。声稀落之后,石肇武和他的几名亲兵束手就擒。 外曾祖⽗立刻请示刘湘,如何处置石肇武。他暗示说,此人不杀不⾜以平民愤。刘湘获胜之后占据了大半个四川,为了收拢成都的人心,也就顺⽔推舟地回电:立即处决。 于是,便有了前面⾎淋淋的、却大快人心的那一幕。 石肇武罪有应得,却给四川留下了一句歇后语:"石肇武的脑壳——宰了"。而实施这一大快人心事的正是外曾祖⽗。 由于战功不凡,外曾祖⽗屡屡升迁。然而,他越来越受不了军队里⾎腥的生活,他越来越受不了官场中败腐黑暗的习气。他决定辞职归里,开一家药铺,救一方病人。 就在外曾祖⽗准备给上级写辞职报告的时候,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作战的讲话。全面抗战爆发了。他悄悄地收起辞职的报告,重新起草一份请求派遣川军出川抗战的文书。夜一之间,他的命运就改变了。 上峰批准了他的要求。他带着一个师的弟子兵出发了——风萧萧兮易⽔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穿着⿇布军装和草鞋的川军士兵,是一支一直被蒋介石的⻩埔嫡系看不起的"杂牌军"。面对傲慢无礼⻩埔将领们,川军将领们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谁是英雄,场战上见吧。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在抗⽇战争的前线,这支川军的"杂牌军"却唱出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 最惨烈的战役在台儿庄打响。这是⽇军侵华以后遭遇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弟子是众多军队中一道打不垮的脊梁。 那一仗,打得天昏地暗;那一仗,杀得⾎流成河。 一个连接一个连的军队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堵住被敌军撕开的缺口。敌人的机飞不断地扔下炸弹来,而我军却毫无空中支援。蒋介石的嫡系队部见势不妙,开始混地撤退。 "杂牌军"却还在苦苦支撑着。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到了最后的巷战阶段,外曾祖⽗依然坚守在前线指挥部里。満⾝是⾎的卫兵劝他撤退,他轻轻一挥手,表示誓与阵地共存亡。 他⾝边的亲兵打完了所有的弹药,准备扛着鬼头大刀上阵。 他敬他们最后一碗从家乡带来的五粮。他含着泪,却豪气万丈地说:兄弟们,我们没有给⽗老乡亲丢脸。我们⼲了这杯从家乡带来的美酒,下次我们要聚集在一起喝酒,将会是在另一个世界。我们的儿,将为我们感到骄傲。 外面炮声震耳聋。⽇军的坦克隆隆地开了过来。他们像豹子一样冲了出去。 第二天,当后援队部再次夺回这块阵地的时候,发现将军已经战死在指挥所门口。 他手里的手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弹子,⾝上弹痕累累。他的神态很安详,⾎迹斑斑的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 也许,他看到了故乡的青山绿⽔;也许,他听到了儿深情的呼唤。山⽔边,有他采药的⾜迹;家庭中,有他亲自教导的儿女。 他⾝边的亲随全部都战死沙场,没有人知道将军是怎样殉国的,更没有人知道死难之前他在想些什么。 很多年以后,我经过台儿庄,这里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小城。当年的⾎雨腥风已经然无存,我无法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残酷的厮杀。 世事沧桑,今⽇良田古时墓。地上的人类在变迁,而天上的星斗却在永恒地闪烁。 外曾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坚強的人。命运虽然没有安排他做自己喜做的事情,但他还是谦卑而负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后来,当战士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口袋里还装着几张被鲜⾎染红的、字迹模糊的药方。他在场战上的时候,还念念不忘琢磨药方的配制。 外曾祖⽗终于马⾰裹尸还,他光荣地为家国捐躯了。然而,他的壮举却并没有给后人带来荣誉——因为他是国民的将军,这种⾝份是改变不了的。 在一九四九年以后,外公外婆乃至舅舅、妈妈和姨妈们,两代人都受到了牵连,都没有一天好⽇子过。"文⾰"前夕,外曾祖⽗留在小镇上的宅院被没收了一大半,只留下旁边两间小厢房给外公外婆一家住。外公一家人的⾝份再度沦落,成为最底层的"民"。他们受尽了屈辱和⽩眼。 然而,当我诞生的时候,已经是"文⾰"的后期,情况有了好转。房间归还了一半,外公也进医院恢复了医生的⾝份,他以⾼明的医术深受乡亲们的信赖。 那个小院落是小镇上最漂亮的房屋。那里,是我童年的天堂。那时,爸爸妈妈刚到矿井上,还没有安顿好,我便在老家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里,有宽阔的天井,有甘甜的井⽔。有雕花的木窗,有罩着蚊帐的大。依稀还有外曾祖⽗寂寞的⾝影。 外曾祖⽗的一生,是一出比戏剧还要精彩的戏剧,仿佛是"南柯一梦"。他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错位之中,不断进行着正确的选择。他是一个好军人,也是一个好医生。 后来,外公子承⽗业,一生从医——外曾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当医生。他救治了无数的病人,是地方上有名的医生。要是外曾祖⽗地下有知,也该欣慰了吧? 由于⽗辈的牵连,外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剥夺了当医生的权利。在最艰难的时期,外公编草鞋买,而外婆则制作酸辣萝卜片买。外婆的萝卜片切得像纸一样薄,调料也加得恰到好处。一分钱十片,是孩子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美食。在那些困乏的⽇子里,酸辣萝卜片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百吃不厌的零食。 外公与外婆摆在门口的两个小摊子,成了小镇上的一景。人们没有嘲笑他们,反倒尊重他们。他们虽然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却始终没有丧失自己的尊严。 外公将外曾祖⽗留下来的几箱子线装古书蔵在阁楼的夹层里。它们终于逃过了红卫兵的搜查。而正是这些线装的古书,成了我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读物。这些古书中,有《诗经》、有《全唐诗》、有《红楼梦》…记得多少个夜晚,我在昏⻩的油灯下,忘情地阅读这些书籍。直到外婆怕我太劳累了,心疼地走进来,灭掉灯劝我早点上觉睡。 这些书中,还有外曾祖⽗的批注。在那些淡淡的字迹中,我似乎能够看到他的寂寞和哀愁,他的柔情和侠骨。"葡萄美酒夜光杯,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大概是外曾祖⽗最喜的一首唐诗,因为旁边密密⿇⿇写満蝇头小楷的批注。 因为郁达夫,因为外曾祖⽗,因为千千万万惨死的同胞,我绝对不原谅⽇本人,绝对不原谅那些死去的和活着的军国主义者。有人说我的文章中对⽇本人太仇恨了,他们却不知道这种仇恨的来源。 宁萱,听完我给你讲的这个实真的故事之后,你该理解我对⽇本的"成见"吧? 他们绝不是我们"一⾐带⽔"的"友邦"。直到今天,他们都还在侵占我们的钓鱼岛。他们的军舰在那里耀武扬威。前两年,港香著名的保钓人士陈毓祥试图登上钓鱼岛,他的小船却被⽇本的军舰故意撞翻,致使他被汹涌的海⽔淹死。可是,这样惨烈的事件,我们作为一个"站起来"的大国却闭口不提。 在看待⽇本人的问题上,我确实无法"宽容"和"理"。 爱你的廷生 两千年三月十九⽇ 九、宁萱的信 廷生: 听完你外曾祖⽗的故事之后,我理解了你对⽇本人的"不宽容"。 这一个世纪以来,国中经历了多少戏剧化的变⾰啊——在这一场场的变⾰之中,几乎所有国中人的命运,都是一出开演以后就无法预料其结果的戏剧。 你的外曾祖⽗是这样,我们的爷爷、外公外婆乃至爸爸妈妈们,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你应当为你的外曾祖⽗写一部传记,一部又不仅仅属于他的传记,而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传记。用善与恶去言说历史,太单薄,也太苍⽩。 人生有的时候确实就是"南柯一梦"。只是,有的人被动地承受一切,有的人却毫不妥协地充当自己梦境的编剧。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却悚然惊醒。我们属于哪种人呢? 你在信中提到"南柯一梦"这个典故。你知道这个典故发生在哪里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生活的扬州。 经过汶河北路驼岭巷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一棵古老的槐树。这可不是一棵普通的槐树,它隐蔵着一个国中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题,隐蔵着一个一千多年以前奇妙诡谲的梦境。 它就是"南柯一梦"中的"南柯"。 唐传奇中李公佐的名篇《南柯太守传》,你一定很悉。故事中说,淳于棼住在广陵郡东十里,宅南有一棵大槐树。有一天,他喝醉酒昏昏睡去,悠然梦见两个⾝穿紫⾊⾐服的使者邀请他,他便登车进⼊槐树的洞⽳之中。洞⽳之中的山川跟人间的一模一样,宏大的城门上写着"大槐安国"四个字。 淳于棼晋见了大槐安国的国王。他深受国王的器重,并被招为驸马,出任南柯太守。二十多年间,生育五男二女,享尽荣华富贵。不料,他奉命带兵与邻国战失利,公主又突然逝世,朝廷中谣言纷,那些嫉妒他的员官恨不得将他置之于死地。国王也不再信任他,但总算没有加害于他,仍然派遣紫⾐使者将他送回人间。 淳于棼从梦中惊醒,这才发现夕尚有余晖,残杯尚未收拾。他让家人挖掘槐树下面的洞⽳,看见无数的蚂蚁匆匆忙碌,这才明⽩槐树內的洞⽳就是"大槐安国"。他感叹不已,命令家人重新将洞⽳恢复原状。这天夜晚,风雨大作,蚂蚁们全都搬走了。 唐代以后,这个故事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也许现实太残酷,他们都需要"南柯一梦"来缓解庒力。苏东坡说:"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转头";关汉卿说:"几时能够再得相逢,则除是南柯梦儿里"。 将这个故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的,还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南柯记》。故事的背景,当然还是在扬州。"小生东平人氏,复姓淳于,名棼。家去广陵城十里,庭有古槐一株,枝⼲广长,清数亩,小子每与群豪纵饮其下。"扬州,是一个人人都在梦境中生活的城市。随意描摹下一个故事,就是一出好得不能再好的戏剧。汤显祖一代戏剧大师,沉醉在扬州这个梦想和现实分不开的城市里,才轻易地领悟到了"人间君臣眷属与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亡与南柯无二——等是梦境"的道理。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到贾府点戏。贾⺟问第三本戏是什么,贾珍回答是《南柯梦》,"贾⺟听了,便不言语"。贾⺟之所以"不言语",一定是这出戏触动了她心中的某弦。她的一生,历经了荣华富贵而眼看大厦将倾,不正是"南柯一梦"吗? 后来,不知通过怎样的途径,扬州驼岭巷的这棵古槐被大家认定了就是"槐安国"。它周围的宅院已经面目全非,它苍老的枝桠却依然伸向天空。它是梦的发源地,也是现实中的梦境。 许多有考据癖的人,对这棵槐树的实真⾝份颇为怀疑。然而,要在史书上找证据是难于上青天的。今天,科学昌明,有人说,如果将这棵树作一次年龄测试,那不就真相大⽩了吗? 我却认为,这些意见无异于焚琴煮鹤。这棵古槐是不是淳于棼家中的槐树,是不是那棵让古代无数文人怀想的南柯,并不重要。也许故事本⾝就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也许连淳于棼也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在梦境和现实之间,这棵槐树毕竟给了人们一点点安慰。 清代的才子纪晓岚,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他写过一首题为《槐安国》的诗,诗云:"安知此树下,不有槐安国?安知此天地,不在槐侧?" 我们的长辈的故事,在我们看来就是"南柯一梦";而我们自己的故事,在后人的眼中,何尝不是"南柯一梦"呢?杜牧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说的岂止是他自己? 听你讲到四川的风物和历史,我也十分感趣兴——正如你对扬州的趣兴一样。我们不仅相爱,我们还爱上了对方生活的城市。 爱你的萱 两千年三月二十四⽇ WwW.NiUdunXs.coM |
上一章 香草山 下一章 ( → ) |
香草山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香草山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香草山小说网免费提供余杰的小说香草山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